第七章 瞧这一家子(第2/8页)

萧家子弟读书各有目的。萧纲读书为了吟诗做文章。萧纲大文学家、大诗人。观察一个人是否某一行业的名师大家,除了看成绩之外,看此人有没有创意。萧纲写文章做诗有个口号,“文章且须放荡。”用现代话讲,写文章要写女人,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写隐私,写床上事。

萧纲的观点被宋明社会视为惊世骇俗。有时候,真理需要穿透千年迷雾才能验证。近代社会,托尔斯泰、曹雪芹、雨果、玛格丽特等大师写女人谈爱情。现代社会,村上春树、贾平凹、六六等作者更是揪住性爱不松笔,反反复复,如此而已。色情文学的作者们更需给萧纲立个牌位,上上香火。庙门的楹联题上萧纲的传世名言:“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萧纶读书为了取乐,把荒唐经典化。坏人都会干坏事,但是把坏事干得有新意有内涵全指胸中的墨水。萧绎为什么读书呢?为算计人。

萧衍能文善武,自然希望儿子们文武双全,有一次问萧绎:“孙策在江东,于时年几?”萧绎答道:“十七。”萧衍道:“与你同岁。”

三国演义呼孙策作小霸王,冲锋陷阵,所向无前,十七岁丧父独创江东大业。萧绎不善骑马,何止不善,根本不会骑,当然不希望做孙策,自诩诸葛孔明。论治国,论谋略,萧绎不及诸葛亮。论文采,论读书,论做诗,论算计人,诸葛孔明甘拜下风。

萧宏的儿子萧正信从小不聪明,却又喜欢附庸风雅,整天摇一把白团扇。身为堂兄的萧绎取笑人家,假做好意题写八个字。萧正信不解其中嘲讽的意味,摇着团扇穿堂入户,招摇过市。

傻瓜不放过,聪明人更不放过。义兴昭长公主嫁给琅琊王氏王琳生了不少儿子,其中八九个儿子当世名气极盛,粉丝极多。萧绎嫉妒,把兵户出身的小舅子王珩改名叫做王琳。每逢与王氏子弟相遇,萧绎便将小舅子唤来,或者时常提起小舅子的名字。南北朝重家讳,王家子弟一听父亲的名字生气的生气,逃跑的逃跑,哭泣的哭泣,萧绎心满意足,洋洋得意。琅琊王氏毕竟是望族,若是那般小族人家的子弟才华学问高过他,比如刘之遴,直接毒

史书评价萧绎“性好矫饰,多猜忌。”坏人喜欢读书,有了知识,恶毒。萧绎是最典型的代表。老毛说过“读书越多越反动”,就是指这种人。这种人想当皇帝,其不择手段,其卑鄙下流,可想而知的。

有一件事最令人惊骇。萧绎听到五哥萧续去世的消息,非但不悲伤,反而兴高采烈,高兴得一跃三尺,连鞋都撑破了。亲情淡薄到极点,仇恨占据灵魂。其实两人小时候非常要好,因为萧绎的母亲阮令嬴之所以得到萧衍的宠爱完全倚仗萧续的母亲丁令光。

阮令嬴是谁?她本姓石,萧遥光的妃子,后来萧遥光败亡,被东昏侯萧宝卷收了去。萧衍入建康,从萧宝卷的妃子里选了四个女人,潘玉儿、吴氏、佘氏,还有石令嬴。由于范云多嘴,萧衍把佘氏赐给大将王茂,潘玉儿不忍背叛萧宝卷自缢而死。也就是说萧衍霸占萧宝卷两个女人,所以要给石令羸改姓。两个女人生了两个儿子,一个萧综,另一个即是萧绎。萧综自认为是萧宝卷的遗腹子,拒不承认父亲,跑到北朝去了。萧绎天监七年生人,实实在在萧衍的亲生儿子。

丁令光与阮令嬴关系亲密,萧续和萧绎“少相狎”,相当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秦钟。两个少时好友反目成仇缘自一个女人李桃儿,萧绎任荆州刺史时结识的红颜知己。李桃儿长得并不漂亮,但是才慧过人,当世才女。南朝才女如云。南北朝时期女人地位在中国历史中数一数二。不讲三从四德,不讲从一而终,不讲无才便是德。宫体诗的繁荣离不开一大批女性读者的支持。李桃儿,其中的佼佼者。萧绎离任时携李桃儿入京城建康。宫中管制严格,李桃儿无名无分不得进入皇宫。这种闲事一般人懒得管,偏偏萧续告了一状。萧绎只得将李桃儿送回荆州,离别时赋诗一首,题目叫做《送西归内人》:“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萧绎也算多情种子,不明白萧续奈何拆散有情人,莫不成两人旧情未断。萧续男儿中的大丈夫,勇武有力,骑射过人,被萧衍誉为我家任成王,比作曹操的那个黄须儿曹彰。独眼美少年千古罕遇,也许萧续出于嫉妒吧。

萧续的儿子萧应值得一提,不是太聪明,而是有些弱智。萧续死后,萧应第一时间视察库房,发现一堆堆的金块,问身边的随从,“这东西可以吃吗?”随从道:“不可以吃。”萧应说:“既然不可以吃,你们都拿走吧。”题外故事,浪费大家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