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帝国鬼才(第4/8页)

这场二十万人的大决战神速般结束,东魏军的骑兵在各支梁军留出的空隙里穿插奔腾,肆意蹂躏队形零散的梁军。战争胜利靠团队,醉酒的萧渊明、勇猛的胡贵孙全部做了东魏军的战俘。东魏军描绘胜利的檄文道出这场战争的轻松与残酷,“(梁军)亡戟弃戈,土崩瓦解,掬指舟中。”投降无罪,缴枪不杀,大批梁军投降,逃跑的梁兵争抢船只,砍落的手指头堆满船舱。

东魏军击溃萧渊明军团,气势汹汹扑向泗水堰,他们要把堰凿开,把守堰的军队杀光。梁军守堰部队的镇定令东魏军倍感惊讶。梁军兵败如山倒争相逃命,战场上的逃兵漫山遍野,先登上战船的士兵挥舞刀剑砍杀争船的自家兄弟,乱成一团。守堰梁军却阵容整齐,井然有序地向南撤退。当东魏将士看到军阵上方的旗帜时恍然大悟,这是羊侃的军队。羊老虎威名远振,名气在北方大过南方。姑不说他的鹰爪功和轻功造诣,单讲长安城外壕沟里近在咫尺射死西北义军大将莫折天生那一箭,可谓一箭定雍州。这就是战将的名气,士兵们喜欢这样的将领,长志气壮胆量。

东魏军战略目标实现,没必要与羊老虎决一死战,白白牺牲士兵的性命。他们目送羊家军从容自若离开战场。

萧渊明作为战俘来到东魏新都,元善见皇帝在宫门举行盛大的受俘仪式,邺城民众满怀好奇心围观大战前夕举杯酣饮的梁军主帅贞阳侯。萧渊明大有魏晋之风,风度堪比淝水激战正酣尚与人围棋的一代名相谢安。只可惜淝水打赢,寒山却打输。

元善见皇帝态度和蔼,例行公事般严厉训斥一顿后宣布释放萧渊明。皇族之间惺惺相惜,用不着像刘裕那般砍皇帝的人头宣示赫赫战功。何况萧渊明是梁朝的老亲王,应该给予尊重。

皇帝身边的一个人引起萧渊明注意,那人看他的目光有欣赏之意。此人特别年青,不到二十岁,生得又黑又丑,大脸颊,脸上、脖子上覆盖一块又一块像鱼鳞般的银屑。萧渊明意识到此人患有严重的银屑病,就是牛皮癣。从官服上看,官居上品大员。萧渊明排除高澄的可能,因为传说中的高澄英俊帅气,绝非此等样人物。那人见萧渊明瞧他,憨憨一笑,小指挖挖鼻孔,将鼻涕随手抹在官袍上。

萧渊明心中一阵难受,这是谁呀,太恶心了吧。年纪轻轻官居高位定然是高门贵族子弟。从江南随手抓一个贵族出来也不至于庙堂之上如此丢人现眼。

从邺城去晋阳见高澄的路上,有人告诉他那个年轻人的名字,高洋。萧渊明长出一口气:“唉,事实证明我是个蠢货,但比高家二儿子强许多,瞧那副邋遢和恶心样注定不如我。”打死萧渊明也想不到,这个令人作呕的年轻人会用生花妙笔将他从阶下囚变成万人景仰的皇帝。除了好奇和恶心,萧渊明对高洋没有别的念头,一路上只记挂叔叔萧衍是否经受得起失败打击。

梁军大败的消息传到南京时萧衍正睡午觉,宦官进来叫醒他,说朱异有要事启奏。萧衍惊恐万分,因为若无急事,朱异绝不会在休息时间内打扰。急事必然是战报,又必然是坏事,倘若好事不必急于一时。萧衍急急忙忙上殿,他猜中了,朱异只轻声说了四个字“寒山失利。”

萧衍只觉脑子嗡得一声,他从基层做起,熟悉官场报喜不报忧的老套路,大胜即小胜,小胜即小败,失利就是大败仗。若非宦官眼疾手快去搀扶,恍恍忽忽的萧衍差一点从床上一头栽到地上。半晌叹息道:“吾得无复为晋家乎!”(我也要像晋朝那些皇帝一样了吗!)

无怪萧衍过度紧张,寒山的十万军队是梁国的中央军、主力部队。一朝全军覆没,无异将萧衍的枪杆子硬生生折断。图霸中原,实现天下一统的梦想宣告破裂。梁军一败,侯景难以独善其身。一旦侯景再败,战火将引向江南。这还不是萧衍最忧虑的事情,十万大军一丢,从此中央弱地方强,各地诸侯王的军队盖过中央军,这才是最大的隐患。兵户中的小孩长大成人至少需要十年,自己不可能再活十年,骨肉相残的悲剧难道会再度发生?晋朝八王之乱的历史难道会重演么?

不待老菩萨理清思路,侯景的使者王伟来到建康。

涡阳斗智

侯景第一时间得到寒山兵败的消息。十万大军一仗而溃,侯景对梁军战斗力产生怀疑,与王伟谋划利用东魏国的内部矛盾做文章垂死挣扎。邺城的变化逃不过侯景的眼睛,他与东魏朝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孝静帝元善见锄奸行动失败被囚,保皇派们命丧黄泉。侯景认为有必要利用东魏国亲皇族的势力。

王伟来建康只有一个目的,希望萧衍从逃往江南的元魏皇族中挑选一人做魏国皇帝,借机把东魏国的保皇派拉到自己一边来。此时此刻,侯景的雄心仍然没有消退,企图在东魏国与梁国之间再造一个国家。当然,这个国家臣属于梁朝。侯景表态“河之南北,为圣朝之邾莒,国之男女,为大梁之臣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