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帝国鬼才(第3/8页)

慕容绍宗环顾满帐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东魏国将领们,鲜卑诸将也看着慕容绍宗。慕容绍宗觉得好笑,这些刀林箭雨里拎着脑袋冲锋陷阵九死一生活下来,屡立战功的军官们,竟然不如他的官职高。为什么?因为我聪明有谋略。他们没有见识过,心里定然不服,不服就不肯听号令,就算勉强听号令内心也不服。与其让不服气的将领们冲锋陷阵,莫如我来打头阵。自己手下有一万多嫡系部队,一万人打得过十万梁军么?慕容绍宗眼睛转了转,对诸将道:“这一仗我主攻,你等只须观阵。我将吴儿引出来,你们从背后攻击即可。”

慕容绍宗选择梁军将领郭凤的阵营作为突破口,弓兵、弩兵、轻骑兵万箭齐发,矛兵、重装步兵轮番向敌人的防线发起冲击。

战争打响,萧渊明惊呆了,没想到敌人这么快发动进攻。他拒绝羊侃和将领们的建议,为等萧衍皇帝的指令。南京离得太远,皇帝命令未到,怎么办?

当梁军各路将领纷纷进帐请示工作时发现主帅萧渊明醉了,醉得厉害,趴在案几上不停呕吐。诸将面面相觑,只听萧渊明喃喃道:“喝……喝多了,实在抱歉,你……你们看着办吧。”

侯景的使者到达梁营,看到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使者没有笑,神情严峻,字正腔圆地一遍又一遍重复侯景的忠告:“河南王告知列位将军,追北军勿过二里。”

梁军将领们登上高坡眺望战场,前方激战正酣。慕容绍宗并不想诱敌,一心拿下郭凤军营,撕开梁军阵线的缺口冲进去,漫天箭雨掩护步兵一次又一次向梁军营垒冲锋。更远处,魏军的营帐和军队漫山遍野。

谁也不肯去增援,大家都在想,为什么我要上去呢?

胡贵孙挺身而出,对身边的将领赵伯超道:“我们带兵来到此地就为打仗,敌人近在眼前,怎么能不上!”

赵伯超不说话,大家都不说话。

胡贵孙拔出长剑策马飞奔,振臂大吼着向魏军冲过去,部下的士兵跟随主将奋勇冲杀。正在进攻的魏军突然遇到敢死军冲击,一时阵脚大乱,丢下两百具尸体向后退却。

见胡贵孙得手,梁军诸将跃跃欲试,鲜卑人的勇猛到底和传说有些差距。一批勇敢的将领指挥部队冲上去,只剩下一些懦弱的军官,大家大眼瞪小眼,惴惴不安。鸟儿总是群飞,胆小的鸟更不会落单,无论前进还是后退。赵伯超赶紧安慰大家,“魏军强大,我们不是对手,进攻郭凤营寨的魏军只是其中一支部队而已,我们还是各自回营坚守吧。”

余下的军官们不肯相信赵伯超。魏军败了,敌人在后退,阵形杂乱无章,不像佯退。墙倒众人推,不推是傻瓜,省时省力抢功劳。此时此刻逃跑,最胆小的懦夫也做不出来。军官们鄙夷地望了一眼拥有士兵数量最多的赵伯超,匆忙点起各自军队追击东魏军。赵伯超叹了口气,对手下士兵们说道:“不管敌人真退也好,假退也好,我就一个字,撤。你们同意不?”同意!您是长官您说了算。士兵们异口同声。

东魏军真败了,慕容绍宗抵挡不住梁军持续不断地攻击,果断下达撤退命令。慕容绍宗撤退不丢人,出发前已经想好理由。我就是引蛇出洞的兔子,蛇已出洞,下面的事情交给老虎们办。

老虎们早已等得不耐烦,鲜卑人天生就是打仗的料,让他们观阵比送死难受。不过,还要忍耐一下,等梁军追过两里之外再动手。梁军由步兵组成,距离越远,阵型越乱,空间越大。东魏军以骑兵部队为主,擅长机动作战,纵深穿插,迂回,包抄,突击。一旦步兵失去密集阵型的依托,那就是骑兵的口中美食。

步兵不能追击骑兵本是简单的用兵常识,但是步兵如果不追击骑兵就不会扩大胜果,也就不会有淝水大战的胜利,不会有却月阵和广固之战的胜利。战争的魅力在于变化。“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一成不变,战争就失去美感,不会让人们千百年来津津乐道。战场好比股市,股市不过红绿,红绿相生,一样无穷无尽,难以预测。

优秀的将领必能准确判断出敌情,真败还是诱敌?或者退一步,固守军事理论。如同侯景说得那样,追北军绝对不超过两里地。侯景清楚,梁军绝不可能速胜像慕容绍宗这么优秀的将领。慕容绍宗即便真败也有后手。如果你是一名材质平庸的将领,宁可小胜,务必保持不败。可惜梁军最高指挥官喝醉了酒,萧渊明连平庸也算不上。

梁军各级指挥官早将河南王的忠告抛到九霄云外。侯景是什么东西,一个不入流的羯人,羯人中的粗野庸俗的村民。我们三千江东之弟闯荡中原的时候,羯人的祖先尚趴在厚厚积雪的冰层上面凿洞钓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