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绝代双雄斗北方(第5/12页)
砍下高敖曹脑袋的人不是将领,只是寻常士兵,他没有得到开国公的封赏,获赏绢一万段。由于西魏国一次拿不出这么多绢来,按年领赏,此人一直领到北周灭亡,赏绢依然没有领完。
高欢听说高敖曹亡命,如丧肝胆,事后痛杖高永洛二百军棍,毕竟高永洛没有违反军规,敌军进攻之时大开城门,丢失河阳城等于丢掉黄河浮桥,只是不应该连个绳子也不舍得。高敖曹的故事告诉我们,谦虚是美德,永远如此。高敖曹身亡,所辖汉军全军覆没,东魏军一万五千人被俘,数万人投河而死。然而,战争形势的发展却有利于东魏军。
高欢利用河洛地区的战略纵深吸引西魏军四处掠地,分散敌人兵力,磨掉西魏军大胜的锐气。决战时,侯景故意将战线扯得很开,充分利用战场的长宽和宽度,各支军队独立作战,人数上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副总指挥高敖曹阵亡,东魏军损失数万人,有多支部队甚至过桥北撤,但是兵力依然充足。万俟洛等将领未受到友军战败的影响,仍在邙山一带坚持战斗,过河的东魏军接到命令陆续返回。
西魏军攻势明显后劲不足,由于人数处于劣势,军队被迫分开后顾此失彼,互相联络不上。从清晨到下午,双方你来我往,我中有敌,敌中有我,混战数十回合。日暮时分,浓雾弥漫,朦胧凄迷。独孤信、李远、赵贵所部被东魏军击散,将领们找不到士兵,个个独身回营。李虎、念贤等殿后将领发现独孤信等人撤回,也纷纷退兵。宇文泰见势不妙,与西魏皇帝元宝炬放火焚烧营寨,向关中撤退。
河桥之战打得惨烈,不知宇文泰退军的西魏将士仍在拼死搏战,几乎没有将领肯骑在马上,统统下马参加步战。王思政手举长矛左冲右突,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无奈寡不敌众,身边战士越打越少,最后全部死光,王思政身受重伤倒在尸体中间。好在王思政平素俭朴,打仗穿着破旧的战袍和甲胄,敌人未加理会,否则人头早割了去。夜晚时分,东魏军收兵,部将好不容易找到昏迷的王思政救回大营。
宇文泰义子蔡祐的部队箭尽矢绝,将士们背靠背组成圆阵防御,蔡祐壶中只剩一支箭,一支保命的箭。敌军将他们重重包围,重甲步兵手持长刀猛冲,距离三十步,蔡祐不射。将士们人人恐惧,浑身冒出冷汗。等敌人长刀近身十步,蔡祐才发射,弓弦响处,一箭深深刺入冲在最前头的魏兵的咽喉,箭头从脖后穿出。冲锋的重甲步兵恐惧后退,双方僵持,直到东魏军收兵回营。
大军败退,原先占领的地盘纷纷倒戈,守将各自逃亡。西魏军一路风声鹤唳,搞得狼狈不堪。直到蔡祐回归大军,宇文泰这才安心。连日来惊心动魄的激战让心理素质极佳的大英雄宇文泰心惊胆寒,夜晚枕着蔡祐的大腿宁静地进入梦乡,睡了开战以来的第一个好觉。
关中乱成一片,沙苑会战收编的俘虏们留在长安的人听说西魏军战事进行得不顺利,起兵造反。关中兵少,叛军迅速占领长安和咸阳,西魏太子逃往渭北,宇文泰及时回军平息叛乱。
高欢从晋阳率最后一批七千精锐骑兵赶来增援,发现西魏军撤退了。如果此时高欢进击长安,恐怕又是一番光景。可惜东魏军伤亡太大,无力再战,高欢派出一支部队象征性追了追,双方各自罢兵。
东西魏大战第一阶段的战争宣告结束,两场战争历时两年,双方筋疲力尽。小关之战和沙苑会战的失利使高欢失去战争开始时的绝对优势。河桥之战扳回一局,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无力灭掉对方。高欢和宇文泰各自把目光投向内政,经济、文化、政治都有可能决定战争的走向。高欢率先求变,祭起反贪法宝。长子高澄第一个嗅到高欢欲进行反腐行动的讯息,靠政治上的敏感,高澄牢牢坐稳世子的宝座。
风流高澄
高澄十二岁与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的妹妹冯翊长公主结婚,十四岁当上尚书令,兼任并州刺史,正当高欢逐渐培养高澄做接班人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高澄趁高欢出兵打仗离家日久的机会,与父亲的宠妃郑大车偷情。
郑大车原本是孝文帝五子广平王元怀的妃子,元怀就是元修皇帝的老爸。郑大车的美丽在高欢诸位妃子中恐怕排行第一,史载宠冠后庭,为高欢生十四子高润。高润自小聪明俊美,高欢赞叹说:“此吾家千里驹也。”郑大车出身北朝高门望族荥阳郑氏。高欢之所以娶那么多贵族寡妇,目的在于接收她们的影响力。北朝妇女主事儿,丈夫的关系,娘家的关系,一并拉到高欢这里。高欢虽然出自渤海高氏,其实鲜卑镇兵而已,社会地位低下,汉人门阀不希望和高欢联姻。游京之宁死不肯把女儿嫁给高欢,基于门第偏见,娶寡妇阻力小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