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高欢本事(第4/6页)

老太太无疑是此中高手。贾显智出道最早,日后在尔朱荣、北魏皇帝元修和高欢之间见风使舵,最终背叛高欢,做了八兄弟的叛徒遭唾弃横死。司马子如则成为东魏国的总理、“四贵”之一、北齐的太尉。

司马子如是《魏书》作者魏收的伯乐,他讲的故事,魏收势必洗耳恭听。但是,故事不是司马子如编出来的,参与此事的人很多。后面那一段,明摆着是几位奉承高欢的。吃完饭,众人走出数里之外,又回去看了一下,那地方根本没人住。噢,原来老太太是神仙啊!没事回去干什么呀,想再蹭一顿?

散财

天下不乏伯乐,怀朔镇将段长欣赏高欢,对他说:“君有济世之才,终不会无所作为!”任命他为函使,函使就是传递官府信件的官差,如果你认为只是个邮递员就错了。高欢堂堂一队长,正营级,怎么可能当邮差啊!

北魏时代不像当今社会,通信这么发达,那个时候没有手机电话,地区闭塞,好多人一辈子走不出自个一亩三分地。传递官府机密函件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做的,何况六镇是帝国的军事重镇。函使来往于朝廷与镇府之间,能够接触到京城的达官显贵,了解首都政治、军事、经济的动向,所以说,函使的官职不会比队主小。

高欢做函使干了六年,风里来雨里去十分辛苦。洛阳负责接收函件的令史麻祥觉得他挺不容易,有一次赐肉吃。

高欢吃饭有个特点,不喜欢站着吃,四平八坐。麻祥不高兴,心想我这么大一官,恩典你吃肉,你不毕恭毕敬、千恩万谢,屁股往那一拍就开吃,什么德行。麻祥变了脸,喝令手下狠揍这个没大没小、不懂规矩的邮差。

肉没吃上,白挨四十鞭子。高欢没觉得令史多大的官,官大一级压死人,越是官小越牛气,憋一肚气的高欢跑到街上,又看了一出火烧张宅的好戏。

一瞬间,高欢感觉洛阳的鲜卑人非常可怜。为了薪水,为了房子,为了社会地位,含屈忍辱,低三下四,直到梦想破灭,才不惜犯法,游行示威,烧房杀人。可是,塞上的鲜卑人呢?他们豪气凌云,我行我素,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然而生活窘迫,甚至难以为继。

财富束缚人的生活,侵蚀他们的精神。人们堕落了,变成钱的奴隶。为了钱出卖灵魂,为了钱出卖意志。全是汉化带来的罪恶,他们身上没有鲜卑人的骨气,文明令人变得可悲可怜。

洛阳充满罪恶,洛阳的阳光都是有毒的。当人们意识到被欺骗的时候,世界末日快要到了。

高欢回到塞上,花钱更加大方,结交天下豪杰。高欢善于思考,心机深沉,并不喜欢多说话。史载“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不与妻子沟通,也不解释。娄昭君默默地看着丈夫散尽家财,一言不发,从不阻止。她相信,丈夫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亲戚朋友一看,怎么回事?贺六浑受什么刺激了,鞭子抽晕啦!高欢道:“我到洛阳看到一件事,禁军将士们火烧大臣张彝宅院。朝廷害怕发生兵变不管不问,政事搞成这般模样,天下事可想而知,财物保得住吗?”

从这件事上,高欢看出北魏帝国危机重重。官僚主义、腐败、缺乏进取心,最重要的是帝国内部的矛盾不可调和了。

高欢久居塞外,妻家是鲜卑贵族,自己又是军镇的一名军官,他知道塞上的鲜卑人需要什么。而朝廷不考虑改善六镇的生活,任由洛阳大贵族疯狂敛财,地区差距越拉越大,北方鲜卑人生活在最底层。

当人们开始激烈反抗,朝廷很快妥协,这样的朝廷威信何在?北方鲜卑人迟早要造反,腐败的朝廷无力镇压,国家必将大乱。

最先看到机会的人,才能处在命运的制高点。高欢树下大志,要澄清天下。做大事需要人才,钱是找到人才的捷径。没有人才,乱世中钱财只是空中楼阁。

形势如同高欢预料,一场将北魏帝国拖入战乱的兵变悄悄酝酿着。而此时此刻,帝国的女主人沉浸在情欲中难以自拔。

情人

胡太后最著名的情人便是那个叫做“杨白花”的男人。情人南渡长江一去不返,大江两隔,只能将怀念寄托到歌声中。杨白花投奔敌国并非害怕做胡太后的情人,而是因为家中发生一起悲剧。

杨白花的父母赫赫有名,父亲打虎将军杨大眼,母亲潘将军潘氏。这对军中的神仙眷侣共有三个儿子,长子甑生,次子领军,三子征南。作为北朝一员虎将,杨大眼的生命与战争相连。故而儿子起名叫领军和征南,这应该是小名。据推测杨白花便是二子领军,到南朝后改名杨华。

钟离大战后,杨大眼带着战败的羞辱来到帝国北疆当兵劳改。对于这么一名战功赫赫的万人敌,宣武帝元恪抱着警诫后人的态度,两三年后杨大眼被特赦。杨大眼返归洛阳之时,观者如山,挤满大街小巷。人们争先恐后一睹当世第一虎将的风采,钟离大战的失败丝毫没有影响杨大眼在魏国军民中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