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帝国疑云(第8/9页)

拓跋嗣前脚出平城,后脚宫廷发生一起杀父惨剧,造反的是拓跋珪的二儿子,清河王拓跋绍。

拓跋绍的母亲是贺太后的妹妹,论起辈分来,那是拓跋珪的姨母,人长得貌美如花。贺兰部避难时,拓跋珪一眼相中姨母,想纳为己有。草原民族不注重伦理,贺太后没有拿伦理道德来反对,而是说了一句经典名言:“过美不善。”况且她已经有丈夫,不可强夺。

太美的东西,一定有不好的地方。一说这话,可能全天下漂亮女人会齐声反对,歧视美女嘛,幸亏这话是贺太后说的,她也是靓女。贺太后并非单指女人,是指所有的事物。她的想法和王猛心心相通,王猛说过善始者不必善终,十全十美原本就是没有的事,太完美的东西必定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早晚会暴露出来。

拓跋珪当年意气正锐,锋芒在外,怎么会放过合心意的漂亮女人呢,派人把她丈夫杀死,纳为夫人,生下拓跋绍。

这个儿子,拓跋珪好的地方一点没有,坏的基因全部继承。为人凶狠无赖,游手好闲,喜欢在大街小巷里游逛,抢劫行人,剥光别人衣服逗笑取乐。拓跋珪非常不满,曾经把他倒悬在井中惩罚,奄奄一息的时候才拉上来,身为长兄拓跋嗣多次教训责备。拓跋绍本性难移,恶习不改。

公元409年十一月十三日,冬日凄迷。

因为一点小事,拓跋珪大骂贺夫人,将她囚禁,准备处死,天黑推迟未决。贺夫人害怕,同床这么多年,会不知道丈夫什么脾气,满朝权贵说杀就杀,同甘共苦的刘夫人说赐死就赐死,弄死自己哪里会顾念夫妻情意,赶紧秘密通知儿子拓跋绍来救人。

怎么救?年仅十六岁的拓跋绍一不做,二不休,当天深夜,与帐下武士以及宫中侍卫几个人联络谋划,由宦官引路跳越宫墙闯入拓跋珪的卧室。

拓跋珪终于吞下了自己种出的恶果,左右侍从因拓跋珪近年的凶狠残暴,个个恐惧异常,可能都盼他死,没人打援手,只是高喊“有贼!”拓跋珪睡梦之中惊醒坐起,随手一摸,弓箭腰刀都不在,被拓跋绍等人乱刀砍死。可怜开创北朝一百多年基业的大魏开国皇帝终年只有三十九岁。

砍死父皇,拓跋绍紧闭宫门。第二天中午,皇宫的门没开。总关着门也不是办法,拓跋绍谎称奉诏,把文武百官集合在端门之前,面向北方站立,从门缝中对大臣们说:“我有叔父,也有哥哥,你们打算听谁的?”说得大家愕然失色,一时间全愣住,这都哪跟哪儿?

问了半天,没有一人回答。一阵难堪的沉默过后,老臣长孙嵩说话了:“拥护大王。”众人这才知道拓跋珪已死。不明白死的原因,也没人胆敢出声。一会,拓跋珪的弟弟拓跋烈放声大哭,转身离去。

平城闹翻了天,朝野汹汹,人怀异志。肥如侯贺护到安阳城北,点起警报烽火,贺兰部的人纷纷赶来,其他部落都各自把旧有族人集合在一起。拓跋绍听说人心不定,拿出大量的绸缎布匹,尽情分发,希望以此收买人心。

拓跋珪不得人心,没有人为他报仇。文武官员和各部落首领也不支持拓跋绍,他们似乎在等待,等谁呢?太子拓跋嗣。

还有一个人也在找拓跋嗣,谋杀犯拓跋绍。他更急,只有除掉太子哥哥,才能理所当然地做皇帝。

他得到了第一个消息:拓跋嗣回来了,住在王洛儿家里。

叛党即刻去抓,还是扑空,只抓到王洛儿的邻居李道。有一点可以肯定,拓跋嗣回京了,因为李道在为拓跋嗣送饭。

侍卫中有个叫叔孙俊的人自告奋勇去捉拿太子,说他知道太子藏身之处。拓跋绍喜出望外,派两个亲信和叔孙俊一同前往。

他们确实见到了太子,太子拓跋嗣藏在京城外的一座深山中。两个亲信大喜,正要抓拿太子,却发现叔孙俊和侍卫们的钢刀已架在他们的脖子上。

拓跋嗣与平城内的官员们取得联系,老将军安同率文武官员出城迎接,皇宫侍卫们抓住拓跋绍,押送过来。

拓跋嗣杀掉拓跋绍母子,诛杀拓跋绍手下武士以及做内应的宦官等宫中人员,也就十几个人。其中最先刺杀拓跋珪的人,被大臣们剁成肉酱吃了。一场杀父闹剧落下帷幕。

拓跋嗣回宫登基,史称明元帝。追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后世太武帝拓跋焘改谥为道武皇帝),葬于盛乐金陵,庙号太祖。

拓跋珪伴着茫茫草原,守护着拓跋鲜卑人龙兴之地。他可以骄傲地告诉拓跋鲜卑人的祖先,我不仅复兴了我们的国家,而且开创了一个帝国,一个拥有草原和农耕文明的帝国。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是中国历史北朝第一任君主。

拓跋珪不算一个好父亲,也不是一名好丈夫,却是一位好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