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帝国疑云(第3/9页)

张衮在南征过程中为解决治民官的缺乏,不断向拓跋珪举荐汉人为官,往往均被录用。这些汉人多为出色的高门士族,才能是有的,是否肯真心为北魏国服务,张衮不得而知。魏军几乎是一战平定山西,占领城市无数,为尽快把占领区治理好,张衮推荐官员多少有些仓促,比如卢溥和崔逞。

卢溥与张衮同乡,两人谈了那么几次话,张衮便推荐他给拓跋珪。卢溥出自范阳卢氏,乡里势力很大,拉拢卢氏加强北魏的统治原无过错,可后来卢溥聚党谋反。崔逞,张衮根本没见过,听说有才,“闻风称美”,便向拓跋珪大力举荐。张衮一心追随拓跋珪,又是共患过难的,深得拓跋珪信任,从来不患得患失,有什么说什么。

不做事不出错,只要做事难免出现差错,何况不计后果地做呢?鲜卑贵族正是看准他的性格,借机抓住“卢溥叛乱”和“崔逞事件”攻击张衮和汉人集团。

崔逞是高门望族,从三国曹魏开始,祖辈历任各朝各代的高官。崔逞有文才,在前燕、前秦、后燕都做过官,曾经编修过《燕记》。张衮极力推荐,拓跋珪对崔逞礼遇甚重,拜为高官。魏军攻打中山的时候,军中乏食,老百姓藏着粮食自己吃不肯缴纳。拓跋珪向群臣问计。崔逞说,桑葚可以补助食粮。古人说过,鸮鸟(鸣声恶劣的一种鸟)吃了桑葚,鸣声会变好。

拓跋珪听从崔逞的献计,令百姓缴桑葚当租,崔逞害怕魏军扰民,又说可以让士兵们自己去摘取,不过要快,时间一长,桑葚会落尽。拓跋珪当时火了,将士们要打仗,怎么能去采果子!鲜卑贵族利用这件事大肆攻击崔逞,说他讽刺我们鲜卑将士是鸮鸟,不是好鸟。拓跋珪果然很生气,不过没有发作。

不久,又发生一件事,东晋将领郗恢给拓跋珪弟弟拓跋遵写了一封信,上面有一句话“贤兄虎步中原”。拓跋珪一看,又上火了,心想我是皇帝,你不写尊称说什么贤兄,明明看不起我嘛,于是叫张衮告诉崔逞,写封回信给我贬一贬晋朝皇帝。

崔逞称晋安帝为贵主。这一下,拓跋珪真火了,新账旧账一起算,心想我顶着多大的压力保你用你,你却不尽心办事,怒斥崔逞说:“贵主何如贤兄!”下令将崔逞处死,此事累及张衮,降职处理。

拓跋珪明知与张衮无关,不得不忍痛割爱,还算手下留情。年过七十的张衮从此退出政坛,一年后郁郁死去,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北魏平定天下的大业,上疏执著地劝拓跋珪注重文德教化,表章最后一句显示出他与拓跋珪君臣之间的难忘恩情:“臣虽暗劣,敢忘前志,魂而有灵,结草泉壤。”

人生自古谁无死。为了帝国的繁荣与强盛,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张衮的功绩不可磨灭,他将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灌输给拓跋珪,告诫说尽管魏国武运强大,但四海未服,平天下靠得是文治和武功双管齐下,不可偏废。拓跋珪当时陷于政治斗争之中未能对其褒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此给予极高荣誉,策赠太保,谥文康公。

张衮对北魏忠心耿耿,一心报拓跋珪知遇之恩,没有民族偏见,毕生致力于民族融合事业。崔逞则对晋朝抱有好感,对晋朝皇帝的恭敬出于汉民族感情使然。拓跋珪杀崔逞并非因为两件小事,实是派别斗争的结果,对鲜卑贵族做一些让步。拓跋珪的退让并没有使他们感到满意,一个又一个的阴谋接踵而至。

叁 手铸金人

拓跋珪做了皇帝,当然要有一位皇后。拓跋珪称帝时二十九岁,此前,已经有一任夫人,匈奴独孤部刘眷的女儿、刘罗辰的妹妹。当初拓跋珪为拉拢独孤部的牧民,分裂亲刘显的势力娶了刘氏,非常宠爱,生有一女一子,女儿华阴公主,儿子叫拓跋嗣,即后来的魏太宗明元皇帝,时年七岁。刘氏长期为拓跋珪打理后宫,并生有一男,理所当然应该母仪天下。奇怪的是,北魏帝国的皇后王冠最终落在了别人的头上。

公元400年三月,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小女儿慕容氏成为北魏国第一任皇后。慕容氏在中山城陷落后被拓跋珪纳入后宫,经左丞相卫王拓跋仪等人的请求通过手铸金人立为皇后,别以为它是一场普通的立后,背后隐藏着太多的故事。两个女人的皇后之争是通过“手铸金人”来实现的。刘氏没有铸成。慕容氏成功铸就,成为北魏国唯一一位手铸金人成功而被立为皇后的女人。

所谓手铸金人是魏晋以来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一种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关于它的来源已无从查考。我们试着推测一下,手铸金人测吉凶绝非始自拓跋部。《晋书》曾经记载,武悼天王冉闵曾派常炜出使燕国,燕王慕容俊问他:“听说冉闵铸金人为己像,坏而不成,何得言有天命?”就是说早在冉魏时代铸像问天的方式已经开始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