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始倡玄学——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第16/17页)

怎么做呢?当然,官职是没了,被软禁在自己的家里,不能出门。家的四周,搭起高台,上面士兵监视。曹爽想去后花园走走,士兵就在高处喊:“前大将军往后花园去了……”

被限制了自由,富家翁貌似也没啥意思,曹爽痛不欲生。不过这样的“富家翁”他也没做几天,到了正月初十,就“有人”禀告司马懿,说曹爽勾结太监张当,可能有谋反之意。司马懿遂下令逮捕张当,屈打成招,就以“大逆不道、谋反”的罪名,把曹爽兄弟、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智囊”范桓,构陷下狱。

曹爽的“富家翁”之梦彻底破灭,政治斗争只有你死我活,怎么会有“富家翁”这个中间产物呢?你以为司马懿出身儒门家族,就真有儒家仁厚的作风吗?

亲,你太天真了。

何晏究竟怎么死的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命何晏主审这件“谋反”案,何晏对昔日好友穷追猛查,希望能得到司马懿的宽恕。最终审定,呈报曹爽等七人的罪行。司马懿说还不够,他打算屠杀八族,现在只有七族的名额。

何晏恐惧地说:“莫非还有我吗?”

司马懿说:“对啦!”

于是,何晏并曹爽、邓飏、范桓等,全部被杀,这八人的“三族”,也全被屠杀。

司马懿独揽朝中大权,狠如豺狼,大肆屠杀,几乎屠尽了曹爽家的后裔,无论男女老幼,一律不放过。

曹爽的堂弟曹文叔的老婆,名叫“夏侯令女”,是夏侯家的人。曹文叔早死,夏侯令女守寡,也没有孩子。曹爽的事发生后,夏侯令女的老爸上书,表明和曹爽家不再有姻亲关系,于是把女儿强行接回娘家,命他改嫁。

哪知夏侯令女是个烈女子,在这关键当口,表现出极强的勇气和道义感。她把自己的耳朵、鼻子都割下来,表明坚决不再嫁的决心。家里人劝她不要再坚持了,曹家人死得都没剩几个了,还为谁守节?

夏侯令女却说,曹家从前鼎盛我守节,现在衰亡了,我怎么能忍心抛弃?我更要守节!坚决不为禽兽之行!

司马懿听说后,对这个弱女子生起敬意,就任由她领养孩子,继承曹家的香火。

关于何晏之死,历来就有争议。因为司马氏篡权后,为了粉饰自己的形象,大肆抹黑曹爽、何晏等人,以表明自己夺权的正义性。所以关于这一段的历史记载,多有明显的构陷。那么何晏,就抓住其浮华的特性,说他没有道义原则、在位时期用人不公,最后办案也对昔日好友痛下杀手,把何晏说成一个乱政祸首、负义小人。

何晏是不是这样的人,笔者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辨析。不过关于他到底怎么死的,很多学者有别的看法,其中有一种有点意思,这里说出来聊供参考。

这种说法认为,何晏其实是由司马师杀的。

首先,何晏的政治立场比较中立、超然,既看不惯曹爽的昏庸无能,也没有投靠司马家的意思。他自视甚高,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并不轻易偏向谁,所以,司马懿缺乏杀他的政治动机。

再者,司马懿当时年事已高,实际事务都是由司马师处理,包括发动政变的三千死士,也主要都是司马师豢养的。司马懿所做的,就是凭自己的威望树起大旗,顺便给儿子出招指点而已。

于是有人分析,最终导致何晏之死的,恐怕是出于个人私怨,而下毒手的,就是非常嫉恨何晏的司马师。

为什么呢?

当时,司马师也是清谈的一分子,并且也比较有名声,同何晏、夏侯玄并列,但是始终在何晏、夏侯玄之下。何晏有一次评价他们三人,说:“纵观天下名士,博学多才,能够精通天下书籍的,当属夏侯玄;考虑周到,能处理天下事务的,是司马师;行为高超,处理事情不快不慢,嘴上不说,大家就能理解其意,手上没做,人们也能受其恩德——我只听说过有这样的人,却没在现实中见过。”

其实,何晏言下之意,自己就是这样的牛人!

这一评比,就把三个人分了个高下,司马师因此对他不满。加上何晏平时逍遥散漫,清高自傲,欣赏博学多才的夏侯玄,看不起务实干练的司马师,所以,司马师这次挟怨报复,就把何晏也杀了。

高平陵事件后,以何晏为首的清谈派名士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史称天下“名士减半”。而在司马氏授意下,舆论也抹黑他们,把他们说成是万恶之源、祸乱之首。血腥屠杀、舆论欺骗,这是政客最常用的伎俩。

至于所谓“谋反”这个罪名,更是莫须有的。从历史上看,真正应该背负这个罪名的,反倒是司马懿父子。唐人编写《晋书》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司马懿撰写了《宣帝本纪》,其中评价司马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