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7/10页)
至于前线观测站的设计,在罗布森的协助下,汤森德画出了几张相当不错的草图,其中最优秀的便是假沙丘和铁树干。假沙丘是一个漆成沙土颜色的空壳,内部足以容纳一人,设计原理完全符合舞台魔术特质——最明显的事情往往最容易被人忽略。只要把这个装置放在沙漠空旷处,上面铺上沙子,旁人就很难辨认。铁树干是在草木繁盛的绿洲使用的。绿洲是沙漠特有的地标,也是重要的军事集结地。铁树干的设计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过的伪装概念,不同的是它拥有防弹铁皮,内部则配备了望远镜和一台无线电发报器。
根据设计图,他们在工房里只花了几小时便制作出铁树干的原型,再经过一番修饰,便足以让藏在里头的人祈祷千万不要有人过来摘树枝去当柴烧。唯一的缺点便是树身上的观测洞孔仍清晰可辨。试过几次后,他们发现在洞口贴上一张漆成与树干同色的纱网,就能让洞口几乎隐形。身为动物伪装专家的诺斯特别提醒工作人员要把洞口切割成不规则状,因为自然界中很少出现完美的几何图形。
连续几次测试后,魔术山谷便开始大量生产假沙丘和铁树干。三月底,沙漠远征军和“沙漠之鼠”队员都开始在沙漠中使用这些伪装观测装置。
第一批假沙丘开始服役后,马斯基林便建议那位运输部队的少校也可以使用大型人工沙丘隐藏贮放在空地上的大批弹药燃油。于是,接下来的数月,在各个战略地点和要道上便突然出现了许多贮放物资的沙丘。这些沙丘为北非的英军保持了生命力,直到战争结束都未被敌人发现。
整个一九四二年春天,轴心国在欧洲和亚洲的军事行动在同盟国的顽强抵抗下进展得十分迟缓。在大西洋,德国的U型潜舰仍对商船和军舰造成极大威胁;在太平洋,日军在成功偷袭珍珠港后,开始一一占据孤悬海中的一些岛屿。麦克阿瑟将军被迫搭潜艇离开菲律宾。他一抵达大洋洲,便发誓一定要重回那些岛屿。这句话立即在开罗传颂开来,连续好几个星期,所有人离开某地的道别话一定是:“我一定会再回来。”
同盟国军队是在和时间作战。他们知道,只要强大的美国工业机器全力开动进行生产,他们需要的援军和物资便会源源不绝抵达。
在北非,德国人一面打击英国在地中海的补给线,一面增援隆美尔的非洲坦克军团。在英德对峙的格查拉战线上,虽然英军会偶尔突击敌人的阵地,但在“沙漠之鼠”坚持的“打了就跑”战术下,僵持的状况就这么一直持续着。奥金莱克倒是很满意这种把隆美尔牵制住的状态,他利用这段时机积极整备军队,准备初夏再发动大规模攻击。
在魔术山谷,好几份工作在同时进行。德国空军对马耳他岛的滥炸深深刺激了马斯基林,使他投入大量时间研究摔不破的补给物资容器。第一个原型失败后,他悟出必须让箱子下落的速度变慢些,但在不能安装任何降落伞的条件下又似乎极难达成。咨询过一些工程师后,他在箱外加上了长长的帆布条作为拖曳物,以此减缓下坠的速度。
于是,这一小群人又重回沙漠进行第二次实测。和上次一样,威灵顿运输机又飞上五百英尺高空,扔下一个装有弹药的板条箱。大箱子初坠时显得有点摇晃,但在那些帆布条展开后,箱子就保持平稳了。长长的帆布条在空气中剧烈颤动,从地面看去,箱子就像一只从空中落下的八爪章鱼。
箱子轰然落进沙地,激起一阵沙土烟尘。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但箱子毫无动静,这让马斯基林暂时松了一口气。“目前还算顺利。”他一边说,一边爬上吉普车。
落地的板条箱出现了裂痕,但箱体仍保持完整。格雷厄姆小心翼翼把箱子打开,发现大部分弹药都陷进原本用来保护它们的石膏匣子,几乎每发炮弹都得清理过后才能使用。很明显,在战场上根本没时间这么做。“至少我们已解决了一半问题,”回到山谷后,格雷厄姆很理智地说,“我们已经让它们平安落地了,现在只需想个办法包装它们。”
解决方法相当简单。马斯基林决定用不具黏性的混凝纸浆取代石膏,用来制造炮弹的置放匣。于是,魔术帮花了整个下午坐进活动室,像一群聚在一起打毛线的女人一样,边聊天边把一些没用的文件表格撕成碎片,丢进一缸臭气冲天、用水和过期面粉调成的糨糊。他们趁纸浆未干便把炮弹压入塑形,此种方法能提供充分的保护,而在纸浆干掉变硬后,也很容易剥开清除。
第三次测试总算完全成功了。再经过泰德元帅幕僚的反复测试,空军便要求魔术山谷大量生产这种摔不坏的箱子。格雷厄姆把一间生产“遮阳罩”的工房改成箱子装配厂,但马上面临一个难题,他想不出该以什么方法撕碎制造炮弹保护匣所需的纸张原料。人工切割行不通,那会耗费大量时间。于是,在想出几种替代方案并一一评估后,他决定去偷一辆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