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光荣日(1945年3月~1945年9月)(第10/20页)
雪峰山的狂怒
邵阳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终于意识到:战局比他想象的要危险得多。
现在,两翼被肢解,中路被包围,日军已完全无法实现当初的作战目的,而弹药也使用殆尽,后方补给已跟不上。就在坂西坐如针毡时,又接到一个更致命的情报:在缅北战场击溃日军第18师团的全美式装备的廖耀湘新6军(龙天武第14师、李涛新编第22师、廖耀湘兼任之青年军第207师)已空运到芷江,成为中国军队的总预备队。
这几乎叫坂西晕倒。
打到5月4日,从前线视察回来的第4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向王耀武说:“在前线看到俘虏的日军甚多,各线已经超过300人,为以前所无,且数日来当面日军沉寂,在我之死战下,陷入雪峰山绝境,已是进退维谷,我应利用时机,立即进入反攻态势,命第18军迅速南下,新6军亦应组织机械化快速纵队在安江待机,一部向江口推进,取得全胜指日可待!”
王耀武批准后上报何应钦,后者当即采纳。
就在王耀武和邱维达布置兵力进入反攻态势时,日军那边渡边洋第47师团主力也终于赶到了。这群人从日本国内远道而来。事实上,该师团前一年就奉命由日本国内调往中国战场了。1944年11月中旬,他们即乘船在朝鲜半岛上陆,但随后因运兵线问题而在釜山滞留了一个多月,直到1945年初才经过铁路运送到北平。为躲避中美混合空军的轰炸,他们所乘的军列只能夜行,3月4日抵达武汉。稍作休整后,士兵们利用夜间向邵阳步行而来。该师团主力最初领的任务是穿越溆浦县,直接向芷江方向斜刺突击。但由于感觉中国军队已进入反攻态势,坂西在第47师团主力到来后,命令他们不要进入溆浦,而是直接往南走,在邵阳以东进行警备。
前线日军也随之奉命坂西的命令向后集结而转入防御态势:
第47师团重广支队在洋溪固守;第116师团各部回撤至山门、洞口一线;关根支队东退后向北转进,在高沙、花园之间集结,努力靠近第116师团。
坂西给武汉第6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和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同时发去电报:“为击破当面中国军,当再增调两至三个师团。”
这个要求被拒绝了。
本来就不赞同这次作战的冈部认为:在中南地区大撤退,各师团向华北和华东集结的背景下,显然不可能再增派这样重的兵力。南京的冈村宁次,这时候则寄希望于奇迹出现。迷惘中,他甚至不太清楚自己所期待的奇迹是什么。
各路中国军队至此已完全盘活:
北面,从常德南下的胡琏第18军已进入山门一线,韩浚第73军已完全把第47师团重广支队包围,并开始发动总攻;南面,牟廷芳第94军和丁治磐第26军各一部追着第68师团关根支队打;正面,施中诚第74军和李天霞第100军收网,菱田第116师团被歼在即。为加强兵力,军委会又增派了第79军赵季平暂6师和第86军靳力三第13师,前者直接推进到龙潭司参战,后者为第4方面军预备队。多次参加大战的暂6师,原本就是来自湘西的部队,代号亦为“三苗”。
廖耀湘新6军如上所说,为各部之总预备队。
面对湘西的态势,重庆的蒋介石终于笑开了颜,对他来说这是自日军“一号作战”以来难得的一笑,即使在几个月前夺取了松山、腾冲和龙陵,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会师,并打通滇缅公路、连接中印公路后,他也没有露出什么笑纹。
日军那边儿,4月底的时候,日军的补给还算正常,但进入5月后,补给队不得不穿上中国的服装偷偷摸摸地行动。
打到这一步,日军进攻湘西的行动已完全失败,各路日军已经进入仓皇状态。
举个例子:坂西一良令各路日军“整理态势”,其中给关根支队的命令是:“应暂时避开决战,向花园市附近后退,确保该地周围要线……”显然这不是一道正式的撤退令。但问题在于,收到这个命令前,关根支队就擅自选定了一个叫关家桥的撤退点,且不等集结完部队就开溜了,用日本人的话说是“近乎无序的后退”。随后,支队长关根失去对部队的掌控,各个中队自行后退,更加速了其厄运。为夺路,关根支队冲向关家桥。就在李则芬第5师一个团吃紧时,由北而南又来了胡琏第18军第118师一个团,于是两个团在关家桥对关根支队展开围攻。关根支队没集结完部队就撤向关家桥,只带走了独立步兵第117大队,而扔下了独立步兵第115大队。
关根支队残部好不容易突出关家桥,路上收到坂西的命令,于是向北面的花园撤退。快到花园时,得知这里已被中国军队扼控,残部又往高沙转进。在路上,这位支队长似乎突然想起什么,通过无线电报叫后面的第34师团木佐木联队去接应自己扔下的独立步兵第115大队,但被拒绝了。至于木佐木联队本计划5月5日黄昏开始后撤,但由于伤病员迷失方向而堵塞了前面的道路,使主力部队迟迟不能通过,天亮后即遭中美混合空军的轰炸,伤亡极惨重。关根要他们赶紧追过来。此时,木佐木联队正遭李则芬第5师一个团阻击,导致其后卫大队没能跟上主力。木佐木还算尽到了部队长的责任,对关根说:“后卫大队未到前,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