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敢忆衡阳(1944年4月~1944年12月)(第26/67页)
接下来的发展,似乎在印证黑濑的担心,因为爆炸声停止后四个半小时,一直到凌晨3点半之前,没任何消息。按理说,如夜袭成功,即使通信中断,大须贺和足立那边也会派人来口头上报。
事实上并没有。
黑濑派遣的联络员也没回来。
等到3点半,黑濑迷迷糊糊睡着。过了半个小时,半醒半梦中,黑濑猛然惊醒,因为又听到激烈的枪声,开始以为在做梦,后来发现不是。站起身,看到眼前的张家山一线,手榴弹爆炸声连天。开始时,爆炸的闪光频频出现在接近山顶的棱线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闪光越来越往下走。也就是说,战斗发生的地方,渐渐从靠近山顶处,一点点转移到山脚了,这也就意味着:一度攻上去的日军,又被打了下来!
就在这时候,黑濑的副官大喊:“通信恢复啦,两位大队长,一人阵亡一人重伤!”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7月2日夜11点,第1大队率先发起夜袭,小熊少尉的尖兵部队70多人通过竹梯爬上断崖,向西北小高地山顶冲锋。萧维遂与之展开对攻。10分钟后就把小熊的尖兵部队赶下断崖(看来“最善战”的小熊也不行),所以黑濑观战时,看到只交战了10分钟,阵地就又陷入沉寂。被赶下来的小熊觉得没法向大队长大须贺交代,后者更是觉得没法向黑濑交代。就在这时候,协同作战的第2大队长足立初男率部赶到,两个感情极佳的大队长决定,在凌晨1点发起二次进攻。
就这样,足立带着80多人加入攻击。就是这次攻击,把在后面山头上昏睡的黑濑惊醒。
由于日军整合了兵力,尤其是足立带来一个机关枪小队,所以日军二攻时一度压制住了山头上的火力,攻上了山顶。萧维率残部潜伏在反斜面,在日军立足未稳时,即对其发起决死的逆袭。士兵们手握刺刀,摸到光滑的布面即知是鬼子,随即匕首刺入,或横刃抹脖子;日军亦然。
于是,便可以想象当时张家山西北小高地上发出的声音了。
危急时,第30团团长陈德坒将萧维留下的一个连的预备队和团部直属部队混编,亲自带队,从400米外的萧家山附近的团部悄悄进入西北小高地的反斜面。赶到后,发现高地上已陷入混战,在敌我不明的情况下,陈德坒没贸然出击。接近3点,混战中,出现这样的一幕,在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撰的《一号作战之湖南会战》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名中国兵混到并肩指挥战斗的两大队长身旁,足立大尉发觉后刚刚喊出‘这是敌人’的刹那间,重庆兵投出的手榴弹爆炸,大须贺大尉战死,足立大尉膝部负重伤倒下……”
在一次战斗中,在一个场景里,在一个瞬间,一名中国战士同时炸死一名、重伤一名日军大队长,当是八年战争中仅有的例子。大须贺与足立一死一伤,除因为那名贴身发起袭击的中国战士太过勇敢外,还有就是因为那两人关系太好了,离得太近了,完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就这样,萧维带着部队又把日军打到山脚下。
但那个好面子的小熊少尉,在黎明时分,带着残部再次冲上阵地正面。
这时候7月3日的第一缕阳光骤现。就在萧维等人筋疲力尽时,他的团长陈德坒抢在小熊之前,带着援军率先冲上峰顶,随后一个猛冲,又把小熊的部队几乎全歼。这一次,被毙杀在张家山西北小高地上的日军部队长,除被炸死的大须贺外,还有第2大队第5中队小队长山下芳信、第2机关枪中队小队长鹫野升。重伤的除第2大队长足立初男外,还有第1大队代理副官安藤旭、第5中队代理中队长石松三男、第7中队代理中队长高山成雄。
小熊则受伤而归,差一点就成死熊了。
从上面拉的单子可知预10师战斗之顽强。
在两三个小时的战斗中,杀死杀伤日军八名大、中、小队长,这种事毕竟是少见的。
这一天,衡阳开始下雨。
雨幕似乎一直连到了重庆。
7月3日,黄山官邸的蒋介石,趁宋美龄不在时,推开了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在阴沉的天空下,他冲着远处的山林长啸。实际上是哀号,声音凄厉而恐怖。从春天到盛夏,中国正在发生的战事令他措不及防。日军在“一号作战”中长驱直入,各种令人沮丧的消息接踵而来。在大溃败下,史迪威跟蒋介石的矛盾更趋紧张。蒋介石已经听到一个小道消息:史迪威正计划通过罗斯福逼迫他交出兵权,由自己来指挥中国的军队。虽然还没证实,但蒋已经认为受到奇耻大辱。现在,衡阳已经接战10天,方先觉还没向他发求援电。他希望衡阳能出现奇迹,这将成为他拒绝交出兵权的资本。缅北密支那那边这几天也没消息。这一天,他的日记就一行字:“将关于中国危机致乔治・马歇尔的无线电文发出。密支那无消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