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等待一种可能(第5/5页)
诸葛亮没有说什么。智者不言,更何况刘备已是人之将死,无论说什么都是过眼云烟。
便聊到了一件事。
江山。
蜀国的江山托付给谁?刘备提了两个人选。一个是他的儿子刘禅,另一个是诸葛亮。刘备的原话是这样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里的君指的是诸葛亮。刘备一边拉着诸葛亮的手,一边君啊君地说半天,语气当然是断断续续的,就像许多只剩一口气的老人那样,将最重要的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说。
一件心事。
的确,这是刘备最大的心事了。在他之后,君弱臣强,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之间,实力是不对等的。所以蜀国的江山到底由谁来坐,不仅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
当然,刘备百分之九十九地相信诸葛亮是不会篡权的,但还是有百分之一的不放心——形势比人强,当未来的形势走到非诸葛亮不能扭转乾坤时,这江山还是他刘家的吗?
便有了这样一道选择题。
诸葛亮很快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坚决拥护太子刘禅即皇帝位,自己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
刘备放心了。作为放心的标志是他停止了呼吸。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能放心地停止呼吸实在是功德圆满的事情,多少人死不瞑目是因为有心事未了。有该表态的人没有及时、坚决、果断地表态,以至于酿成人间憾事。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做得很坚决、果断,很心底无私天地宽。
因为他是一个智者。智者就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