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世间最悲凉的事(第4/5页)
由此,收拾残局之人就不是曹操,而是孙权了。
所谓扭转乾坤,其实嫁祸于人。
世事的光明与阴暗就看用什么词汇去表达。目的只有一个,逃出生天。
孙权如释重负。这样的时刻,他还真有逃出生天的感觉。
当然,他还想到了一个词。
翻云覆雨。
张昭老同志了,还有如此翻云覆雨的能力,这说明革命的事业长盛不衰,颇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和实力。
曹操傻眼了。
在看到关羽的人头之后。
人头装在木匣里,栩栩如生,爱憎分明。很关羽,很关羽。
这个人,曾经在他手下屈居过一段时间,后来走了。现在,他死了。
死在孙权手里。
曹操隐隐地有些遗憾。为关羽,也为自己。
他一直坚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是永生的。他们属于江湖,属于传奇。比如他,比如关羽。现在关羽死了,传奇戛然而止,对手不陪他玩了,曹操便由衷地感到失落。
当然,曹操更加失落的是孙权杀死了关羽,而不是他——曹操。
这不是一个英雄应有的死法。英雄即便要死,也应该死在另一个英雄手下,何况他们有过那么一段惺惺相惜的岁月。
但是,却死在孙权手里,这让曹操为关羽感到不值。
司马懿没有曹操那么多的感慨。
他只有隐忧——孙权为什么郑重其事地将关羽的人头快递给曹操,很有邀功求赏的意思。
很快,司马懿就明白,不是邀功求赏,而是用心险恶。
孙权这是移祸于人,做戏给刘备看。试图造成奉命杀人的假象,使刘备迁怒于曹操,不攻吴而攻魏,他好就中取事。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关羽的人头成了烫手的山芋,谁接手谁受伤。
曹操也开始担忧了。江湖险恶,没吃着肉反惹一身骚。
好在曹操不是孙权,并不会被孙权的这点小计谋吓倒。他只是想胜出,不愿做任人摆布的玩偶或者说工具。
司马懿想出了一个主意。
将计就计。
不错,世界上最好的主意就是将计就计。这是博弈,也是推拿。是借力打力,或者说如影随形。
司马懿说,大王啊,我们可以将关羽首级,盛放在香木盒里,以大臣之礼下葬,搞得风光而隆重,目的是让刘备知道我们的善意。这样一来,刘备一定会恨透孙权,倾力南征。我们呢就可以坐山观虎斗,蜀胜则击吴,吴胜则击蜀。两处若拿下一处,那另一处也就不在话下了。
曹操照办了。
刘备很快就感受到了曹操的善意。所以他以为,现在的敌人只有一个——孙权。
他要兴兵雪恨,要孙权付出代价。
生命的代价。
国破家亡的代价。
诸葛亮却不相信,刘备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付出生命代价和国破家亡代价的人只可能是刘备。
如果他真的贸然出击的话。
因为诸葛亮看到了两个圈套。
一个圈套是孙权设下的,另一个圈套是曹操设下的。这是一颗人头引发的两个圈套,目标直指刘备。
诸葛亮说:“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吴,各怀诡计,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
诸葛亮话语里最关键的是四个字:按兵不动。
唉,人生有时候需要主动出击,有时候需要按兵不动。能做到前一点的人很多,能做到后一点的人很少。
因为需要修为、忍耐和以退为进。
无为无不为。
就像熊的冬眠,表面上看,一切生命迹象都停止了,但却是为了在春天的复苏。
在那一季里怒放生命。
当然,道理刘备都懂,可事实上他却极难做到。不为别的,只为关羽是他的兄弟。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东西需要算计,考虑进退得失,有的东西却不能算计,因为在它面前,任何的算计和进退得失都会黯然失色。
兄弟。
他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呀。
他们是千里相随的兄弟呀。
他们生命中的很多日子,是形影不离地在一起,又有很多日子,是在思念中度过。特别是关羽,为了刘备,忍辱负重,千里走单骑,这样的情谊,对刘备来说,是需要一个交代的。
他对关羽的交代。
他对“兄弟”两个字的交代。
所以,他要起兵南征,目的只为报仇。哪怕鱼死网破。
刘备在诸葛亮面前做出上述表示时泪流满面,很有为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思。
诸葛亮死死地拦住他,自己也是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