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犹太恐惧症的兴起:强迫症的进化(第20/21页)

戈比诺和张伯伦的另外两个相似之处应该得到注意。第一是他们的著作尽管装作是科学的或学术的,但实际上是带有政治意图的真正的种族主义小册子;在这里,他们代表着一个新兴的文学体裁,它由假装成学术著作样子的文本构成,但将它归属于一种通俗的辩护更为合适。第二是他们的著作在德国最为流行。戈比诺的种族主义理论得到了作曲家理查德· 瓦格纳极为成功地推广。事实上,戈比诺和瓦格纳在发现他们的审美感是如此相似之后,建立了紧密的友谊。在拜罗伊特的瓦格纳的社交圈里,戈比诺的种族主义信条得到了热心的推广。1894年,路德维希· 舍曼将戈比诺的著作翻译成德文,并在弗赖堡建立了戈比诺协会。张伯伦也与瓦格纳和德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位英国移民,一位大英帝国融学者、冒险家、士兵为一体的富裕家族的后裔,张伯伦被瓦格纳的音乐所吸引,并定居德国,娶了瓦格纳的一个女儿,成了激进的日耳曼主义和狂暴的反现代主义的焦点。他的《19世纪的基础》一书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销售了10万册,各种泛日耳曼组织和反犹太组织热情地赞同这本书的信念。另外,张伯伦还加入了一些非常有影响的社交圈子,也算得上是德国皇帝的朋友,他的思想得到了统治精英们的支持。在20世纪20年代,张伯伦积极地支持纳粹党人,他们认为他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将他的著作奉为“战斗之书”,视作党照亮胜利之路的灯塔。

在19世纪后期,种族主义和几个捣蛋的观念相互滋养。一种决定性的反动力量开始流行,反对条理清晰的、经典的、理性主义的思想模式,它深远地动摇了西方文明的平衡。理性至上是启蒙运动的标志,它受到了一些奇思妙想的作家越来越多的挑战,他们强调意志、非理性、主观、直觉或人类生活无意识的主导作用。历史学家称这种知识的反革命为“活力论”“非理性主义”“新浪漫主义”或“新神秘主义”。这些标签是有启发性的,但也是误导性的。对理性的造反主要是指向工业文明的精神,这涉及对都市生活、技术理性,以及资产阶级生活普遍存在的驯服的、缺乏激情的、没有英雄色彩的日常工作的深度不满。依靠一些直觉的逻辑,远古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文学和哲学领域突然汇聚起来,开始挑战有关人类理性,以及通过科学、资本主义、议会民主来实现社会秩序完善的中产阶级(启蒙运动)不证自明的假设。

弗里茨· 斯特恩认为,这种精神状态一旦被社会和政治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得到组织化的时候,它就是“文化绝望的政治”,并且他注意到这种精神状态深远的反对改革和反现代的态度。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人谴责技术的非人性趋势、“低等阶级”政治的危险,以及美学趣味的堕落,他们采纳了一种深厚的反民主的、精英主义的、带有非常强烈的反犹太主义色彩的态度。他们不喜欢为人类的利益去掌握现代世界的力量,而是偏爱一头栽进神话的、古代的生活方式当中。在其最极端的形式中,它以一种在德国名为“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强大的地下运动的方式证明自己。

鉴于西方文化中的这些分歧,在19世纪后期出现了犹太恐惧症的猛烈爆发,也就不足为奇了。迫害犹太人成为了欧洲几乎每一个地方大众的消遣。那个时期,最多产的犹太人迫害者可以说是法国人爱德华· 德鲁芒,他绞尽脑汁想出一连串羞辱犹太人的话,相比之下,其他人的话就显得温和许多。在他两卷本的《犹太人的法国》(1886)和他在1892年创办的《自由言论报》上发表的大量言论中,德鲁芒不断地对犹太人发起谴责,说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与众不同,散发着臭气,在金融上剥削法国人,破坏法国文化,把法国出卖给德国人。19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两个事件强化了法国的犹太恐惧症:一件是政府丑闻,涉及犹太银行家雅克· 德· 雷纳和敲诈者科尔内留斯· 赫兹对政府官员的巨额行贿;一件是德雷福斯案件,可以说它是19世纪末最著名的事件。德雷福斯案件影响巨大,因为它揭示了在法国军队、罗马天主教以及右翼保守主义当中,存在着广泛的反犹太人偏见。同时,它也揭示了反对德雷福斯的人面对着甚至更大规模的、更有力量的、支持德雷福斯的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阵营。在左拉发表了《我控诉》之后,这一点得到了证明。法国和英国的犹太人是先进的自由主义民主政体的公民。在法国,启蒙主义的思想比其他地方的都强大,犹太人更好地同化进了法国知识分子的生活,比如伯格森、邦达、涂尔干的职业生涯都显示了这一点。法国人通常在接受他们未来的知识分子领袖时,从不考虑到他们的宗教和种族背景。正如佩吉的一位学生所说:“我们一直和我们的犹太同志友好地生活在一起,犹如和我们的基督教同志生活在一起一样。我们从未感受到犹太人与我们不同。一个人必须承受其宗教和种族痛苦的想法,对我们似乎是难以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