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再战长沙(1941年9月~1941年10月) 春华山之役(第8/8页)
如果没附近第40师团来援,日军这1200多名伤病员还就真被杨汉域包饺子。尽管如此,袭击中,仍毙杀300多日军,可谓不小的斩获。
中国军队在追击中,令第11军损失巨大,跟后者弹药、粮食补给不上而导致士兵战力下降有直接关系。
此时的阿南一下子烦躁了。
阿南叫担负策应任务的平野支队攻取湘江边的湘阴县,作为日军回撤的中转站,不成想,遭第99军第99师第295团曹克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4期,湖南桂阳人)第1营的决死反击。后平野支队、海军陆战队、伞兵从以及前来支援的荒木支队四面包抄第1营,这才得手。曹克人率残部突围不成,最终与战友力竭被俘,随后遭日海军陆战队报复性虐杀,牺牲得极为惨烈。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硝烟在湖湘的寒风中渐渐散去。
最后看整个会战,日军伤亡接近7000人,中国军队这边战死、受伤、失踪近6万人。
日军全部撤回新墙河北岸后,中日军队继续隔河对峙。薛岳叫一直追到新墙河的杨汉域第20军取代第4军固守该河南岸的阵地。
薛岳告诉杨森,“这个任务只有第4军和第20军才能胜任。”后者听后当然很高兴。
阿南进行长沙攻略时,远在中原河南的日军一度进行了牵制作战。冈村宁次此时已由国内天皇身边的军事参议官转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他的策动下,日军偷渡黄河,在短时间内攻袭郑州,部队长是鲤登行一少将。“七七事变”时,鲤登在第20师团做联队长,以第一波援军身份增援北平日军。
攻占郑州后,日军并没长期占领,随即就放弃了,只在黄河南岸保留了一个前进据点:霸王城(平汉线黄河铁桥以西)。
这是冈村宁次的命令。
在霸王城和附近的邙山,日军屯驻了三个大队(两步一炮),兵力不重。但是在后来,第1战区居然坐视这个孤立的据点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一直忽闪而无动于衷。到1944年,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会战”即豫湘桂会战爆发,河南段的日军之所以进攻顺畅,主要原因就是拥有这个前进据点。
回过头来再说此次长沙战。
如果算上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队一共在长沙进行了四次大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双方基本打了个平手。第二次长沙会战即本章中战役,类似于南昌会战、浙赣会战、枣宜会战和中条山会战,明显失败的是中国军队,正如第4军第59师政治部主任唐连后来向军委会报告的那样:“(第二次长沙会战)各级指挥官均判断错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取得大胜,日本人对此也是心服口服地承认的。第四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之一部分),日军轻易获得胜利。也就是说,四战长沙,中国军队一平一胜两负。这个情况也符合当时中日两军的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