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励精图治 第七节(第5/6页)

二、交通网计划:第一步修葺沟通南方各主要城市的官道、水道;首先当然是修葺从汴京到广州的官道;以及建设几个海运港口;然后再从衡州修葺一条通往桂州、邕州的官道,从潭州修一条通往洪州的官道,以及修葺京南西路的官道,加强汴京与四川的联系等等。整个计划中,主要官道、水道、港口的修建,就有三十余条,其总费用高达数亿贯!而且这不是全部的计划,凡小城市、小水道的建设,沟通,都详列名目……全部计划执行完毕,需要七十年至一百年。平均每年的投入,不低于五百万贯!

三、建立传驿网。遍布全国的传驿网将分为官办与民办两个系统。

赵顼被这个计划彻底给吓住了——每年由本不宽裕的国库投入至少一千万贯进行如此庞大的开发计划,而且要持续五年,五年之后,每年还要往上面投入至少五百万贯!赵顼最初的一瞬间,觉得这个计划简直就是疯狂。他存下来钱,是为了开疆拓土的!如果这样花下去,又能经得住几下花?五十万移民计划如果成功,自然每年带来的税收也有二三百万左右,但是相比要花掉的钱,这点收入实在太缺少诱惑力了。除非按照惯例,强行征发民夫,那么国库倒的确不要为止花掉一分钱,或者按两税法的基本精神,“量出为入”,增加税额?——赵顼绝不想成为亡国之君,如果果真那样做,绝对是亡国之前奏!

赵顼觉得整个计划,唯一让他心动的,就是让厢军去军屯。按着石越的计划,十五万厢军的军屯,每年为国库增收一二百万贯,绝对不是难事。而且还能省掉对这部分厢军的开支,一进一出之间,相差就达到四五百万贯了。赵顼的确很赞赏这个想法。

但是对于这个计划,石越似乎另有一套理论。赵顼想起了那天石越与司马光在他面前的辩论……

“陛下,臣坚决反对这个计划。这根本就是引导大宋走向亡国!”司马光一如既往的沉稳,但是语气却是无比的坚定。

“陛下,臣却以为这是大宋真正繁荣必须付出的投资。”石越虽然针锋相对,但是语气始终保持从容。他似乎不愿意激怒司马光。

“隋炀帝的确为大唐的繁荣打了基础。所谓为王前驱,便指今日之事。如今国库每年的收入,虽然也有一亿贯、石、匹,折算成铜钱,约合六千万到七千万贯,但是开销用度惊人,尽管陛下即位以来财政好转,但每年能够节余的钱,也不足六百万贯。这些节余,要防备边境之用度,灾害之发生。若按苏辙、石越的建议,则所有节余全部花掉尚且不足。若是一年,或者还可以勉强节约,但是整个计划,短则五年,长则七十年甚至一百年,国库如何承担得起?如此,按例朝廷不得不增加税收,然而百姓的负担已经很重,如何可以再加税?且修路开河,是强征劳役?还是雇工进行?强征劳役,则有官逼民反之虞,陈胜吴广之事,指日可待!若是雇工进行,则国库又从哪里去找出来这笔钱?朝廷处处要用钱,臣以为这等事情,不如留待后世去做。”司马光的分析,让赵顼深以为然。

“臣以为并非如此。譬如第一年投入八百万贯,其中三百万贯的民屯费用自然暂时看不到回报,但是却也没有白白花掉。而只是朝廷将来自百姓的三百万贯费用,又还给了百姓。从长远看来,这笔钱是肯定能收回的。其中更有一百五十万贯,百姓将用力役的形式偿还。而修路的五百万贯,臣非常同意司马大人的观点,以为绝对不可以强征民夫,而应当采用雇工的形式——如此,至少有十万农夫从中获益,如果我们控制好时间,整个工程只在农闲时进行的话,则无疑有许多的百姓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而且,此外还有供给原料的许多工人,也会从中获益。可以说,朝廷是用这种形式,将五百万贯税收还给了民间,而且还修葺了一条从汴京至广州的官道——百姓们拿着挣到的这笔钱,又可以去生产,去购买,间接又可以提高朝廷的税收,而官道的修葺,将节省许多的运输开支,促进从广州至汴京沿路的流通,于是不仅朝廷,包括百姓,也可以从中获利……所以,臣以为,克剥百姓自然会导致亡国,但是如果朝廷采用一种温和而宽厚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工程,则官民都将从中获益……”

石越这种经济思想,无论是赵顼与司马光,都是闻所未闻的。

赵顼沉思良久,才说道:“石卿所说,的确有让人茅塞顿开之感。但是朕却不明白,应当如何去计算这笔巨额资金投入进去之后,间接又能给朝廷带来多少收益呢?”

这样复杂的经济预测,一下子就把石越问倒了。石越显然没有料到皇帝会问这个问题,想了半晌,还是老实的摇头说道:“陛下,要准确的预测这笔投入带来的效应,给国库的税收带来多少增长,臣暂时还无力做到。可能需要进行许多的统计、分析、计算,才有可能做一些大概的预算。但是它本身能带来一系列好处,却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