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和帝国主义共享未来(第9/11页)

这个时候英国就遇到了工业落后的问题。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德美,要造水平相当的军舰,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成本,投入更多的人力。用熟练工的手艺去抵消新机器的效率,用更好的原材料对抗别国的冶炼工艺,用几百年积攒的造舰经验来压倒别人最新的设计。

不过,工业时代的规矩是一力降十会。工业强国或许不像老牌帝国那样经验丰富,但是,炮的口径往大了造,发动机的马力翻番往上涨,装甲能锻多厚就锻多厚,这总是没错。就算英国的经验能让一份工业产能当两份用,但如果对方的工业实力同期增长了三倍,什么“海军传统”都是笑话。19世纪末,英国的钢产量先被美国压倒,再被德国超过,不管怎么砸钱,海军优势还是一天天收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花了100亿英镑军费,国民财富损失了1/3。英国陆军军火不够用,被迫变卖海外投资去向美国买。老本卖光了,英国只能借债。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7亿美元;战前英国内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这些钱都需要用真金白银偿还。

不过,英国或许应该觉得幸运,欠债居然使英国赢得了战争。美国驻伦敦大使给总统汇报说:“从现在开始日益逼近的财政危机的压力已超过了摩根王朝为英法政府支付押金的能力……为了维持我们大好的经济形势并避免混乱,唯一的出路是向德国宣战,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于是,美国在1917年参战,保证英法能活着还债。1918年美国挡住了德国孤注一掷的进攻,德国投降。世界大战由英国发起,却因美国打败德国而结束,英国变成了配角。不管哪边赢,都无法改变英国衰落的命运。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更是有气无力。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打上门来,英国只能派老迈的“胡德”号前去拦截。刚一交火,装备先进雷达火控系统的“俾斯麦”就把“胡德”打成了两截。

虽然最终英国调集了几乎全部海军击沉“俾斯麦”,可德国立刻发起潜艇战,英国人连护航的军舰都凑不齐,只能卖掉美洲殖民地,换来区区50艘美国旧驱逐舰,其中最新的一艘也已经下水18年。但被潜艇封锁,马上就要爆发饥荒的英国只能咬牙认栽。没有了制海权,大英帝国什么也不是,英国人比别人更明白这一点。不等“二战”开打,英帝国就主动改成英联邦,大英帝国就此只留下背影。

500年来,西班牙、英国、美国三个世界帝国的兴衰是近代史主线。而三个帝国的兴衰规律都差不多。

从称霸原因来说,西班牙继承了阿拉伯遗产,组建了欧洲最强大的军队,发现了美洲黄金;英国为了弥补海权不足,努力发展手工业,最终率先突破了工业革命;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占尽便宜,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国,“二战”吃定世界。这三个帝国兴起的原因都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发达的制造业能创造财富也支持了强大的军队,所以能打造世界帝国。

从衰落的过程来说,西班牙得到了美洲黄金,转手就要毁灭自己的实体经济;结果黄金贬值,组建军队的成本越来越高,称霸反而要靠借债;等到军事技术落后,西班牙就完蛋了。英国率先建立了工业社会和钢铁舰队,立刻就开始享受海权带来的利润;等到别国工业赶上来,英国维持海权的成本越来越高,也得借债撑局面,最后大英帝国自行解散。可见不劳而获是帝国的毒药。

美国的历史也类似。靠世界第一的工业,美国拿到了向全球印钞的权力,纸片换来的物资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可苏联解体不到20年,美国已经要借债度日,一日不借政府就要关门。美国印钱发债全靠天下第一的舰队,但产业空心化意味着维持舰队越来越贵。过去能造航母的钱,现在只能造两栖登陆舰。不等别国的导弹动手,美国参议院就得自己“击沉”美国舰队。

与此同时,中国这个新的第一工业国开始造航母和隐形飞机。美国人的帮闲立刻一窝蜂地上门质问,大有“你也配姓赵?”的意思。质问背后透着心虚,美帝国的下场不言而喻。

为什么我们必须拒绝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逃不掉破产的下场。不过,在没有破产之前,帝国主义的确看上去很美。统治集团吃肉,底层老百姓也能喝点肉汤。罗马帝国皇帝早就知道用免费的“面包和马戏”维稳,打了胜仗还要分发酒肉,举办免费角斗表演。到了21世纪,奥巴马发国债来搞医改,用中国物资来保证美国人看得起病。

眼下欧洲动荡不断,日本经济低迷。美国自己要转嫁金融危机,多半会拣软的柿子捏,老牌帝国主义们自我阉割,送给中国一个当世界帝国的机会未必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