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第7/9页)

英国人的囚笼政策最终困死了布尔人游击队,但是仅仅为了对付几万有洋枪的布尔游击队,英国就不得不进行总动员,派去所有的陆军、海军陆战队,甚至几乎全国的警察。另外再加上武装移民、其他殖民地雇佣兵和在外海执行封锁的海军,英国总共动用了80多万人力,用人力的汪洋大海淹死了布尔人的人民战争。有趣的是,最近几年总有人想用布尔战争证明“人民战争必败”,好吧,如果侵华日军能有8亿鬼子兵的话,大概真有可能打败土八路。

仗打赢了,可是大英帝国也现了原形。对付几个穷得叮当响的布尔人都要举倾国之兵,那要是对付欧洲列强几十万上百万正规军,或者人口几千万、几亿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众,得现多大眼呢?

在布尔战争结束前没人敢得罪大英帝国,布尔人屡次三番地在欧洲各国奔走寻求援助,但是无论企图挑战英国的德国,还是和布尔人血脉相连的荷兰、法国,除了有事没事说几句不疼不痒的外交辞令,没一个敢提供国家层面的援助,顶多是对布尔人筹款买枪、征集志愿兵、雇佣军睁只眼闭只眼。和布尔人算得上同宗的葡萄牙为讨好英国主子,甚至还关闭了自己莫桑比克殖民地和布尔人地盘之间的边境,阻止布尔人得到粮弹补给。

不成想,堂堂日不落帝国在小河沟里翻了船。归根结底,帝国主义的罩门在脚后跟上——用洋词说叫“阿喀琉斯之”,也就是工业实力不足以支撑霸权。在罩门下捅一下,再小的力气也能让帝国主义脱层皮。布尔人向世界证明明了这个罩门的确存在,帝国主义成了纸老虎,接下来总是会有人去捅捅纸老虎屁股。果然十几年后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走向没落。

甚至世界大战还没爆发,一批靠替大英帝国做代理人的半殖民地政权就已经纷纷垮台或者进入灭亡倒计时——比如西班牙殖民帝国(1898年美西战争失败)、沙皇俄罗斯(1905年内乱)、伊朗(1906年卡扎尔王朝君主立宪革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和阿拉伯、巴尔干地区各国独立)、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革命)、中国清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再算上1912年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和大清洗的泰国,当时亚洲大陆上(除日本外)仅有的5个名义独立国家里,乱了4个。

这种状态几乎就是这几年美国陷入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之后世界局势的翻版,只是眼下美军从伊拉克走人,阿富汗眼瞅着也待不下去,比起当年英国打肿脸充胖子,靠总动员把布尔战争撑到底更没里没面。

随即一大批亲美的发展中国家政权纷纷倒台,早在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然后是波兰就已经发生了反美的“颜色革命”。2011年在“阿拉伯之春”中倒台的四个政权里,突尼斯、埃及、也门这三个都曾经是美国反恐战争中的坚定盟友,转眼就遭到了欧美的抛弃。另一个卡扎菲在萨达姆垮台之后主动交出大规模杀伤武器,乖乖向西方投诚,却换来个比萨达姆更惨的下场。

其实这并不奇怪,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风潮之中,欧美列强也没有为任何一个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奴才政权垮台而哀叹,反倒第一时间就和不久之前还高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殖民主义”的起义军、革命党、政变者谈妥了招安事宜。

其实不管什么时代都一样,兔死狗烹,如果打猎那位伤了自尊,烹起来更快。

踢人的时间又到了

一个世纪前殖民地的革命风潮标志着大英帝国的没落。当旧帝国走向没落的时候,世界就会面临一场重新洗牌,两次世界大战便是大英帝国没落引发的重新洗牌。当然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核武器,在大家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立起充分的信心以前,有能力打世界大战的国家还不至于想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不打世界大战并不代表世界大战的诱因不存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前都有新的工业大国崛起,在“一战”之前是美国、德国,在“二战”之前是苏联、日本,加上再次工业化的纳粹德国。

世界大战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不适应工业化带来的生产过剩。当然资本主义剥削和工业化生产时时都有,并不一定总是导致世界大战。如果世界按部就班地发展,生产过剩也许只会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

经济周期可以算是一种资本主义的自我微调,经济危机和之后的萧条会让一些企业破产,一些机器被拆毁卖废铁,卖不掉农产品的农民倒掉牛奶,枪毙奶牛,毁掉一些产品和少量生产能力。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各国政府为了应付民众不满,一般也会例行地通过提高福利应对,增加的社会福利又会消耗掉一部分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