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国姓爷”的私心海上称雄郑成功(第9/13页)

清军全部冲入后,郑军忽然变为长蛇阵,首尾相应,把数千清军包围其中。

管效忠尽管英勇,落入阵中也心慌,乱打乱闯,他手下清军被杀得落花流水。

死扛不住,管效忠本人忽然从执旗官手中抢得令旗,扛着令旗飞奔撤回。

如果不像兔子一样奔跑,管效忠几近不免。

郑军一路追杀,管效忠手下四千清军精兵,最终只剩一百四十人有命逃回。

他逃回南京后,逢人就叹:“我自满洲入中国,身经十七战,未有遇此如此劲敌!”

管效忠败走,其余诸将早已经带领各自的属下逃无踪影。

郑军士兵赶到镇江城下大喊:“速速献城投降,否则攻陷屠城!外来援兵已被杀尽,如有不信,请看扬蓬山上。”

镇江守城兵士远望,只看见清军的叠叠尸体和残缺哀嚎的战马。

困窘之下,固守镇江的清朝守将高谦与太守戴可立不得不开城投降。

经过护城河时,高、戴二人将满帽投入河中,以刀削截发辫,入营叩见郑成功。

郑成功大义待之,仍令二人以原职守城。

转天,郑成功在五百卫队的扈卫下入城,紫盖高举,骏马乘骑,镇江百姓有幸一睹这位南明延平王的真容。只见他身穿葛布箭衣,上绣暗龙两条,边帽红靴,气宇轩昂。

早先向郑成功投降的清朝镇江守将高谦亲自骑马为前导,挂“破虏将军”大印,高树一旗,上写“赏功”二大字。

清朝降官降吏入见郑成功,皆要截辫。镇江城内兵民皆解发,悉带网巾,恢复明制。下午时分,市肆大开,恢复正常。

二十六日,郑成功在镇江大摆庆功宴。二十八日,留兵四千守镇江,大军开拨,由水路直奔南京而去。

踌躇满志之下,郑成功作《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一诗: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气势很豪迈,可惜以苻坚自比,真是一语成谶。

大兵将行,郑成功先发檄文,其中内容,读之令人感奋:恢复天下兵马镇国大将军郑,为义切君亲,声援南北、计图恢复,布告同心鼎造中兴,早膺上赏事。切惟王者一统,治服四夷。大义严於春秋;首言尊攘,丰功勒于秦汉,不讳鞭驱。粤我大明三百年基业,德配唐、虞;先皇帝十七载忧勤,功侔天地。

胡天不吊,国步多艰。 一祸盛世之顽民,

再遘滔天之逆子。肆予荼毒,继被腥膻。裂寇毁冕,羞此沐猴;断发文身,操同人彘。寡人妇而孤人子,不闻塞上飞鸿;南走越而北走胡,尽是长平坑卒。惨矣黔首靡遗,幸而苍天悔祸。东南占天子之气,四海献赤帝之符。

恭遇皇帝神武天授,仁孝性成,英协高皇,勋追成祖,文称师济,武列纠桓。不期而会者海外一十四国,同心而应者土司三百五营。连袂云,挥汗雨,谁云越士三千;左带山,右砺河,不弱秦关百二。领滇、黔而镇巴蜀,牧养秦、晋之效,群定冀北;踞湖南而跨岭表,击楫闽、粤之澳,小视江东。

惟钟山抷土,乃十七帝之英灵,於兹凭式; 南国士民,受三百年之恩养, 报效于今。先取金陵, 肇开皇业。

独是麻、

黄为蜀地之咽喉,英、霍、为楚、豫之指臂,左连东吴,右通濠、泗。其间削籍勋耆,埋名隐姓;忠臣义士,剑侠奇人。细柳闻天子之诏,尺土龙蟠;大树振将军之名,千里寻穴,矧崇山久成铁笼,峻垒愿借金汤。

凡我同仇,义不共戴。勿夺先声,徒成烽火之戏;矢为后劲,同坚背水之盟。且一战而敬谨授首,再战而贝勒成擒。招来万亿游魂,屈指二三馀逆。于此人力,可卜天心。

瞬息夕阳,争看辽东白豕;灭此朝食,痛饮塞北黄龙。

功永勒於汾阳,名当垂于淝水。世受分茅,勋同开国。 谨檄 。”

郑成功六月二十四日占领镇江,令人奇怪的是,兵贵神速四个字,至此全然不见效应。南京城近在咫尺,他却迟迟不见行动。

二十八日开拨,舍陆路不走,郑军仍旧乘舟于江上而进。从镇江至南京,只有百里远,但郑军大船溯江逆风而行,非常吃力,路上整整花了十天,才到南京城下。

如果郑军走陆路进攻,最迟两三就可以到达。

到达南京后,郑成功指挥布置围城,并无立刻展开进攻。他的意图,无非是围困逼降城内清军。这种战术,郑成功经常使用,先前的漳州之役、舟山之役、乐清之役、镇江之役以及日后的热兰遮围城战,郑成功均使用这种策略,总想围攻造成敌疲,不想攻坚损失军事力量。这一着,大多时候管用,但对于南京和清朝守军就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