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绝不能碰政治底线(第5/13页)
李泰国:……我尽量保证,不让中国人对你也这样做。
阿思本:你的保证有法律效力吗?除非你肯把这个要求,写入合同之中。
李泰国:写入合同之中,也无不可。这样好了,咱们就在合同上规定,你出任中国舰队司令,但不接受中国地方官员的指挥,只接受我,由我本人传达的中国皇帝陛下的命令。如果中国皇帝的命令违背了军人的尊严与荣誉,我可以拒绝传达,就算是我传达了,你也可以拒绝执行。
阿思本:那好,我要求咱们立即拟定合同。
于是两人坐下来,开始草拟合同,拟定了一十三条条款,每条条款还有冗长的注解,其中一条注解是这样写的:
我们不得不和善于欺骗和背信的亚洲人打交道,他们会随时以眼前利益和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我们毕竟给他们提供的是实质的军事援助,必须防止这种援助被滥用,给我们自己及大英帝国中我们的支持者们带来丑闻。我们要保证女王枢密院所给予我们的巨大权力和责任,不至于被我们自己、我们的继任者乃至中国政府所滥用。
这个注解的意思是说,中国人不喜欢遵守规则,特爱钻空子,这支舰队必须要防止出现类似的事件,这涉及阿思本的个人荣誉,也关系到大英帝国的授权不至于被滥用。
一十三款协议的草案,送到了北京城中的恭亲王府。
恭亲王看了草案,脸色大变,失足跌坐在椅子上,目如死灰,气若游丝。好久之后,他才勉强爬起来,去找老牌帝国主义者赫德。这厮目前正代理上海的江海关总税务司,来北京出差,所以恭亲王有话要对他说。
一支不听命令的军队
见到赫德之后,恭亲王问:老赫,你对我们大清国的看法如何?
赫德:我热爱中国,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恭亲王:倘若中英两国开战,你支持哪一边?
赫德:中英……为什么要开战?
恭亲王:假如,我是说假如。
赫德:为什么要有这个假如?
恭亲王:不为什么,就是假如。
赫德:你们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我们英国有高效率的生产技术,中英两国,生意还做不过来呢,没有理由发生战争的,真的没有。
恭亲王: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是说假如!
赫德:可是没有这个假如啊,不假如。
恭亲王:你……前段时间,中英两国不就开战了吗?
赫德:有这事儿?
恭亲王:你装什么糊涂?那一次你们把我们的咸丰皇帝撵到了热河,还烧了我们的圆明园。我告诉你赫德,这笔账我们一直给你们记着呢!
赫德:有这种事儿?为什么我们要把你们的皇帝撵到热河?为什么我们要烧掉你们的圆明园?
恭亲王:因为你们欺负我们呗。
赫德:不是吧,我怎么听说,是你们的咸丰皇帝密令军队化装成不明真相的群众,向英法舰队开炮,当场炸死炸伤英国兵四百三十人、法国兵十六人,击沉英法炮艇四艘。事发之后,你们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在谈判桌上将与你们谈判的巴夏礼并随从全部掳走,虐杀使者多人,这事有吧?
恭亲王:……赫德,注意你的态度,你在为谁说话?难道你的屁股,还坐在英国人那一边吗?
赫德:……总之,王爷啊,只要咱们照规矩来,别乱搞,中英两国就会敦睦友好,没有理由会发生战争的。
恭亲王仰天长叹:赫德啊赫德,枉本王还拿你当朋友,你果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的屁股最终还是坐在英国人那一边,居然异想天开,想让中国人守规矩别乱来。拜托,守规矩不乱来的,那还叫中国人吗?
恭亲王拂袖而去。
赫德急忙写信给李泰国,但此时,阿思本舰队的第一批舰艇已经出发了,并在1863年8月1日抵达长江口。而李泰国在完成舰队组建之后,携家眷先回到了上海,来找李鸿章。
李泰国闯入门来,进门就伸手:李大人,请支付十二万两银子,中英联合舰队的组建费用超标了,还差十二万两白银,请你来支付吧。
谁?啥玩意儿?什么叫中英联合舰队?李鸿章却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愕然。
李泰国兴高采烈,开始滔滔不绝讲述阿思本舰队的由来,当李泰国说到他和阿思本之间的一十三款协议之时,李鸿章的眼睛倏地睁大了。再继续听下去,听李泰国说,这支舰队的全部英国水手,全都是有合同的,规定了这些水手的任期、饷银、任免,以及死伤后的抚恤金。这些条件现在听起来很正常,但在大清帝国时期,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有了合同,就意味着百姓与帝王之间是平等的。帝王憎恨平等,中国的百姓当兵,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抽到你你就得上战场,死了算你活该。抚恤金也不是没有,但那是天子隆恩,居然用合同来约束双方,这明摆着是挑衅帝王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