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不祥的一年(第6/7页)
哈维的行文始于对那篇拉丁韵文的引用和翻译。他将诗句译出了典雅的古典品格,而这正是他的兄长所期许的英诗格调。接着,他针对预言的作者身份抛出疑问,并驳斥预言支持者的观点,指出他们借以立足的占星学论据存在纰漏,在结论部分,他一一列举了历史上的多次行星连接现象,当时都被视作——或是几近被视作——不祥之兆,然而并没有像这次一样引起轩然大波,事实上,最后也都的确没有引发任何值得注意的灾殃。毫无疑问,从学识和精巧构思的角度来衡量,这是一次胜利的反驳,但它现在给人的印象是,就某些方面来看,它似乎在小心翼翼地避重就轻,使人觉得哈维博士好像有意给自己留出了余地,以便在灾难果真降临之时可以自圆其说。尽管哈维表现出乐在其中的样子,可是这样一位大学者竟然主动挑起这场论战,要说全然没有应官方之邀,也是不大可能的。假如真是应邀而来,那么发起邀请的,哪怕是间接授意者,会是女王本人吗?我们又一次需要承认,试图立刻压制一种令人不快的言论,却又授命专人进行驳斥,这样的作风并非与伊丽莎白的一贯做法毫无相似之处。
① 瓦尔赫伦(Walcheren)位于泽兰省的斯凯尔特河口处,此时仍是一座岛屿,但今日已经通过填海造陆和人工堤坝与内地连接起来。
② 北福兰(North Foreland),英格兰东南部海岬,属肯特郡。
③ 马尔盖特(Margate),英格兰东南部沿海城市,也属肯特郡,在北福兰西侧不远。
④ 梅兰希顿(Philip Melancthon,1497—1560)是 16 世纪著名的德国人文主义者和宗教改革家,积极参与了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是信义宗的理论奠基人和主要领导者。
⑤ 巴比伦之囚是指公元前 7 至公元前 6 世纪,犹太王国在埃及、新巴比伦等周边势力的侵略下亡国,犹太人被迫迁往巴比伦为奴,直到波斯攻灭新巴比伦王国后,居鲁士大帝才准许犹太人陆续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著名事件。《列王纪》《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耶利米书》等圣经篇章记载了该时期的历史过程。据《耶利米书》25:3-12 记载,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叛道作恶而“召北方的众族和我仆人巴比伦王尼布尼撒来攻击这地和这地的居民”。并预言“这些国民要服侍巴比伦王七十年”,年满以后耶和华自会“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而从公元前 609 年犹太国王约西亚为受耶和华吩咐的埃及军队所杀,国势陵夷开始,经公元前 605 年尼布甲尼撒即位,于公元前 586 年毁灭耶路撒冷,到公元前 539 年居鲁士率军灭亡新巴比伦,并于公元前 538 年下诏释放犹太人为止,时长恰与预言中的 70 年基本相符,后世遂不断赋予该事件以神秘色彩。
⑥ 在《新约》的最后一章《启示录》中,末日的到来被认为将伴随诸多异象,包括七印的揭开。
⑦ 约翰·斯托弗勒(Johan Stoffler, 1452—1531),图宾根大学教授,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家、牧师。
⑧ 利奥维提乌斯(Cyprianus Leovitius, 1514—1574),波西米亚天文学家、数学家、占星家。
⑨ 纪尧姆·博斯特(Guillaume Postel, 1510—1581),法国语言学家、天文学家、宗教学者、外交家。
⑩ 耶稣在马厩降生时,伯利恒上空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事见《新约·马太福音》。
⑪ 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是英格兰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的一座小城。
⑫ 古代英国神话中亚瑟王的导师和挚友。
⑬ 尤瑟王(Uther Pendragon),神话中亚瑟王的父亲。
⑭ 赫拉茨金(Hradschin),布拉格的一个城区,以布拉格城堡(Prague Castle)为中心。
⑮ 在中世纪,帝国与王国、皇帝和国王有明确的区分,帝国和帝位来自《但以理书》等圣经篇章中的垂训,由于人们相信罗马帝国是末日审判之前世间最后的帝国,后世的帝国和皇帝只能是罗马帝国、罗马皇帝的继承者,这正是查理大帝和奥托大帝去往罗马加冕、建国,以期赓扬古罗马帝国余绪的原因。因此理论上,唯一合法的帝国只有神圣罗马帝国。
⑯ 荷兰独立战争开始后,作为荷兰的重要据点,莱登自 1572 年 5 月至 1574 年 10 月被西班牙大军包围,但最终顽强地顶住了进攻,莱登现在每年 10 月 3 日仍会为此役举办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