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六章 神助拳,义和团(第6/8页)
值得一提的是,董祥福是个汉人,但甘军的很多主要将领如马安良、马海晏等却全是正宗西域回族人,信安拉的主,而这些人的后代,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西北马家军。
甘军和义和团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他们都是以“勤王”为名,应诏入京的。
这主要是端王载漪一直在撺掇太后,说再这么由洋人肆意妄为三天一照会五天一抗议地要求把政权归还光绪,那就真的要跟他们翻脸了,既是要翻脸,那就得早做准备,光靠戍卫中央的武卫军是不够的,西北甘军勇敢彪悍,是当年左宗棠留下的老部队,董祥福也是个爱国恨鬼子的人,可以让他带兵入京,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我们还应当依靠群众,义和团人数有几十万之众,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洋人咧。
慈禧太后虽知刀枪不入纯属扯淡,但那一条条胳膊练得跟大腿一般粗的精壮汉子却是真的,真要打起来,一人挡两发子弹,也能耗去洋人不少钱呢。于是便同意了。
还有第二,那就是无论义和团还是甘军,他们的装备都很差,纪律也很差。
义和团自不必说,自打进了北京就开始满世界抓二毛子,虽是天子脚下还不太敢过分地放肆,可也闹了个鸡飞狗跳人畜不宁,而且在折腾完活人后,他们连死人也没放过,当时北京还有几座埋着前代洋教士的坟墓,比如横跨明清两代的德国人汤若望;康雍乾三朝御用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以及我们前面提过的《几何原本》引进者利玛窦等等。
这些人的坟,基本都被义和团给掘了。
至于甘军,那也好不到哪去,那董祥福自来了之后,京城内就风传,说董卓进京了。
因为两伙人闹得实在太凶,再加上形势也确实愈加逼人,所以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的5月,各国驻京使馆代表纷纷致电本国政府,要求他们速速派出能打的部队来,以保卫自己以及在京本国侨民的安全。
当月31日,英、俄、法、美、意、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海军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进入北京城。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同时,公使们还一齐照会清廷,要求他们负起责任,取缔义和团,并保护在华外国公民的人身安全。
但朝廷对此却并无丝毫反应,而义和团跟甘军此时也明白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的了,于是变本加厉地继续在北京城里搞起了各种攘夷。
一开始杀教民,很快,屠刀就落在了真正的洋人头上。
而第一个被杀的外国人,则来自日本。
话说6月11日,董祥福部士兵正游走在北京街头,迎面便撞来了一个梳着分头穿着西装还戴了个小眼镜的人,虽然这家伙和甘军士兵一样都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可从他的体态举止以及不梳辫子这一特征上,大伙判断出,这厮极有可能是洋鬼子。
多半是东洋鬼子,最不济也该是个忘了祖宗的二毛子。
杀吧。
甘军判断得一点也不错,来者确系东洋人,此人名叫杉山彬,水户出身,时任日本驻华公使馆书记官,这天正好上街买东西,结果不巧赶上了这么一拨人。
看着气势汹汹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自己冲来的甘军士兵,杉山彬虽孤身一人,但却十分淡定。
倒不是他不怕死,而是因为此刻的他根本没想到这一层。
杉山彬是个亚细亚主义者,同时也精通中文,他知道北京最近很不太平,可总觉得这些义和团也好董祥福的甘军也罢,都应该是针对西洋人的,不是说“鬼子眼珠俱发蓝”么?摆明了是拿白人开刀,自己一个日本人,头发不黄眼不蓝,完全身在“鬼子”这一概念之外,因此根本就用不着怕,该干嘛干嘛。
更造孽的是这位日本书记官甚至认为此刻的大清正和日本当年一样,在搞攘夷,等他们一干人等攘够了,那就该开始维新了,而等维新维完,那么一个强大的中国就会出现,和日本人携手共同抵抗白人的时代,兴许就要来临了。
所以,面对汹涌而来的甘军士兵,杉山彬哈哈哈大笑三声,张开双手迎了上去:“你们听我说……”
但甘军士兵却将其粗暴地打断:“来者何人!”
虽然认定了这是洋鬼子,但好歹也该问一下,刀下不死无名鬼嘛。
而杉山彬一听这话,却高兴了,以为能交流了,于是连忙用非常标准的中文说道:“你们好,我叫杉山彬,是大日本帝国公使馆的书记官……”
一听果真是东洋人,走在前头的甘军士兵也不含糊,直接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上前,然后一刀捅入杉山彬的肚子。
杉山彬捂着肚子倒在了地上,没死,但总算知道对方是要干嘛了,只见他伸手狂摆,示意对方住手,嘴里还用尽力气喊道:“亚细亚人不杀亚细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