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第3/6页)
三是死后殊荣。年氏死后,雍正上谕评论最为真切,充满了柔情。上谕中有“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慎,驭下宽厚和平”,反映出雍正帝对她的信任和无限情愫。命死后葬入帝陵,将来与皇帝合葬同一地宫之中。这对于寡情之君雍正来说,已是相当不易了。
最关键的是,雍正帝非常宠爱她,而年妃自己也谨小慎微。所以,年妃病逝后,雍正帝深深自责,觉得对不住她。
她的兄长年羹尧原为雍亲王藩邸旧人,雍正元年(1723年)授抚远大将军,平步青云。可是,到雍正三年(1725年),因居功放纵,结党营私,被罗织成九十二款大罪。此时,其妹虽被封为皇贵妃,但已病为不治。这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年氏死于圆明园,雍正帝再无后顾之忧,于十二月迫年羹尧自尽。
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高氏,出身名门,颇具大家风范,乾隆帝很宠爱她。她的得宠源于漂亮的外表,生前即获得皇贵妃的高贵封号,实属凤毛麟角。可惜,她终生不孕。死时,以皇贵妃最高贵的“慧”和“贤”字为其谥号,并附葬裕陵地宫。慧贤皇贵妃的这个谥号,居然使得当时的中宫皇后大为眼热,请求乾隆百年后赠予自己这样的谥号。乾隆十三年,皇后病逝,乾隆帝如其所愿,为她加上了“孝贤皇后”的谥号。
慧贤皇贵妃亲弟弟高恒,依仗是皇帝的小舅子,在其任两淮盐运使时,侵贪巨款,事泄被人告发,乾隆帝大怒,一面查抄其家产,一面下令处斩高恒。当时,孝贤皇后之弟、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也为其求情,乾隆帝怒道:“若皇后兄弟犯法,当如之何?”吓得傅恒再不敢进言,高恒被押赴市曹斩首。不仅如此,到乾隆四十三年,又因贪墨和扰累回民,而将慧贤皇贵妃之侄高朴立正典刑,后世遂称其为英明的君主。
2.诚惶诚恐难度日
作为后妃的娘家人,虽然很风光,能够人前显胜。可是,一旦言语不敬,或做事不慎,涉及皇室秘事,是会招来祸端的。
多疑的慈禧太后
慈禧的妹妹可说是正宗的太后娘家人,受姐姐影响,嫁给了慈禧的小叔子、醇亲王奕譞。虽然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可她活得并不轻松,尤其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去,她4岁的儿子被慈禧指定为继承人,入宫当了皇帝,麻烦事从此多了起来。
太后因为妹妹的儿子做了皇帝,为了表示对妹妹、妹夫的尊重,特地下旨,赏给醇王府两顶杏黄色的软轿,以便他们出门乘坐。大家知道,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慈禧妹妹看着这两顶轿子,满心欢喜,心想以后出门就可以很风光地坐黄色轿子了。
奕譞比福晋谨慎,他忙阻止福晋道:“太后用意,可能不止如此,我们还是不要坐吧。”福晋吃了一惊,心想,丈夫提醒得对,姐姐一向多疑,可能用此考验我们是否对朝廷忠心吧。
果然,慈禧以向妹妹、妹夫问候为名,不时派出心腹太监去王府“请安”,并特意传旨,问:“是否乘坐了黄轿子,安适否?”当夫妇二人回答“未敢乘坐,原样供奉”时,慈禧才安心地点了点头。
再有一事,就更明显了。醇亲王夫妇早年为自己选择了福地(墓地),在北京西郊妙峰山。那里山奇峻秀,景色迷人,奕譞很快划定区域,并在后宝山上种了两棵白果松。几年过去了,白果松长势喜人,成了参天大树,奕譞看了,心里美滋滋的。
醇亲王奕譞
慈禧妹妹叶赫那拉氏
这件事本是王府的好事。可是,却被多事的人密告到慈禧太后那里,太后听了不以为然。多事人说:“太后有所不知,两棵白果松下面埋着的是王爷吧?”太后道:“是啊。”多事人又道:“白果松下埋着个王爷,正组成一个字,那就是皇上的‘皇’字啊。而两棵白果松,隐喻着王府将来还要出一个皇上啊。”
慈禧一惊,正中了她的心病。原来,她就一直担心妹夫会因为自己的儿子当了皇上而擅威作福,一旦将来皇上长大了,亲政了,会不会尊自己的生父为太上皇呢?如果那样,妹夫就会威胁到自己垂帘听政了。于是,慈禧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免去妹夫的一切差使,命其在家中闲置。同时,慈禧命人到奕譞的福地去,尽行砍伐了两棵白果松。相传,在砍伐时,费了很大力气,而且大树倒下时,流了很多血。
慈禧的妹妹对慈禧十分不满,后悔当初嫁到王府,没有安全感。而奕譞怕太后降罪下来,不敢进宫见皇帝儿子,还上了一封密折,题目是《预杜妄论》,内容大致是请太后放心,如果将来有人敢上折子给皇上,追尊自己为太上皇时,格杀勿论。慈禧这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