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皇亲国戚,福兮祸兮(第2/6页)
后妃的娘家人,都期盼自己因为女儿在宫中得宠而有所功名,但并非每位娘家人都有这样的机会。顺治帝董鄂妃,由于宠冠后宫,独压群芳,确实为娘家人争到了机会。
《清史稿·鄂硕传》中记载,董鄂妃的父亲鄂硕在顺治十四年,以女儿册封为皇贵妃而晋三等伯,可谓至尊至荣了。当父亲去世后,董鄂妃极度悲伤,竟不吃不喝。顺治帝十分挂念,亲往宫中解劝。董鄂妃十分感动,道:“妾岂敢过悲廑陛下忧。所以痛悼者,答鞠育恩耳。今即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今幸以此时终,荷陛下恩恤,礼至备,妾复何恸哉?”董鄂妃虽如此表态,但她还是表达出对自己生身父亲去世的至悲之情。
可惜的是,不久,董鄂妃再次遭遇兄长之丧。她心力交瘁,几乎难以支撑。
让董鄂妃欣慰的是,她的弟弟费扬古后来征战沙场,为娘家争了光。费扬古在14岁那年,袭父爵,授三等伯。康熙三十五年随驾征战噶尔丹,在昭莫多之战中,大败叛贼。康熙帝十分高兴,重赏费扬古。不过,这已是后话了。
乾隆时,还有三位荣宠已极的外戚,那就是孝贤皇后、淑嘉皇贵妃和容妃的娘家人。
孝贤皇后在宫中十分得宠,又是正宫皇后,因而,她的娘家人是会受到极高礼遇的。因为她的得宠,不仅她的父亲李荣保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李荣保的父亲米思翰、祖父哈世屯也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
而她的弟弟傅恒,晋为协办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在平定两金川叛乱和镇压甘肃回民田五、台湾林爽文等农民起义中,立下大功。最后,在镇压湘黔苗民起义中,死于军中,被自己的姑夫乾隆皇帝追晋为郡王,其封赠超过父祖。关于福康安封贝子爵,清宫词记: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
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记述其战殁疆场,再述清宫词曰:
如何正寝忽成灾,泰极应和否渐来。
爱将不还川楚扰,上皇空望捷音回。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的哥哥金简,因妹妹侍奉皇帝有功,而被召入内廷办事。皇帝的这位大舅子,初在内务府管理皇帝的一些生活事宜,他头脑灵活,做事变通,不久升为内务府大臣,成为皇帝的重要近臣。几年后,乾隆又给这位宠妃的哥哥委以外职——吏部尚书,吏部是管理官员的人事部门,是个肥缺,这是金简最想做的事了。
容妃的哥哥图尔都得到乾隆帝的特殊照顾。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皇帝将漂亮的宫女巴朗赐婚给他。这是十分难得的殊荣。图尔都真是欢天喜地。不仅如此,皇帝还在京城赐给了图尔都很大的宅院,按伊斯兰式样建造。同时,命宫人给他带去了丰厚的奖赏。这使得在宫中的容妃十分感激,她也因此而十分安心,做事处处小心谨慎,很得帝宠。不久,图尔都晋封为辅国公,更是回部的骄傲和自豪。容妃死后,乾隆皇帝感念她的美丽和温顺,除了为她大办丧事外,对她的家人也是格外照顾,容妃的家人,在容妃死后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可说是皇恩浩荡。他们千恩万谢地接受了乾隆的恩赐,对清王朝更加忠心耿耿。
“华妃”之宠
清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通常是以廉洁的面目出现的。所以,在外戚的问题上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毫不留情。
外戚会不会依仗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而飞扬跋扈呢?历代有之,因而,清代驭之尤严。一面礼遇外戚,一面又铁面无私,尤其当皇权受到威胁的时候,皇帝会怎么办呢?
康熙帝孝懿皇后的弟弟隆科多,以贵戚授一等侍卫,累迁至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掌握京师重兵。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病逝后,隆科多传遗诏,拥立皇四子胤禛继位。隆科多因此而承袭一等公爵,雍正帝称其为舅舅,委以重任。可是,因其掌握雍正帝继位的秘密,为雍正帝所忌惮。雍正五年十月,以四十二大罪圈禁,判终身监禁,死于幽所。
雍正帝敦肃皇贵妃年氏,在《甄嬛传》中,她是个性鲜明的一个角色。剧中的华妃,实际上是年妃,恃宠而骄,飞扬跋扈,与人结怨很深,包括雍正皇帝都防着她,为防止她怀孕生子,便在她的房中放置欢宜香,导致她终生不孕。真实的华妃(年妃)是怎样的呢?
一是谨小慎微。资料记载,当她接到娘家的信函时,都不敢拆封,要交给雍正帝看后,自己才看。
二是深得帝宠。生育是最好的见证。年氏生育子女最多,有3子1女出生,足见其宠。更为重要的是年氏不以兄长年羹尧案受牵连,且屡有加封,直到去世前7天,已晋封为皇贵妃,在雍正的后宫中已是难得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