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4—6世纪南北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第11/12页)

[37] 《魏书》卷九十五《羌姚苌传附姚兴》,第2082页。

[38] 《晋书》卷一百十七《姚兴载记》,第2981页。

[39] 《晋书·石勒载记上》,第2725页。

[40] 《魏书》卷七十三《崔延伯传》,第1638页。

[41] 《魏书》卷二十六《长孙肥传》,第652页。

[42] 《魏书·羌姚苌传附姚兴》,第2083页。

[43] 《晋书·刘曜载记》,第2699页。

[44] 《太平御览》卷三百引《邺城故事》,第1383页。另参见《晋书》卷八十六《张轨传附张重华》,第2242页。

[45] 恩格斯:《骑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46] 《宋书》卷三十九《百官志上》,第1223页。

[47]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附桓伊》,第2117页。

[48] 《晋书》卷七十四《桓彝传附桓石虔》,第1944页。

[49] 《晋书·桓宣传附桓伊》,第2119页。

[50] 《晋书·苻坚载记》载苻坚动员了近百万军队南征东晋,但能参与淝水之战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研究者认为在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参见邱久荣:《淝水之战双方兵力略释》,《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舒朋:《淝水之战双方兵力问题综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51] 《宋书》卷一百《自序》,第2453页;卷一《武帝纪上》,第20页。

[52] 《宋书·索虏传》,第2331页。

[53] 《宋书·邓琬传》,第2142—2143页。

[54] 《南齐书·高帝纪上》,第7页。

[55] 《南齐书》卷五十一《崔慧景传》,第873页。

[56] 《梁书》卷一《武帝纪上》,第8页。

[57] 《梁书》卷十二《韦叡传》,第221页;卷十八《康绚传》,第290页。

[58] 《梁书》卷二十八《夏侯亶传附弟夔》,第422页。

[59] 《梁书》卷三十二《陈庆之传》,第461页。

[60] 黎虎:《六朝时期江左政权的马匹来源》,《魏晋南北朝史论》,第393—421页。

[61] 以上见《北史·西域传》,第3235页。

[62] 《晋书》卷九十七《四夷传·吐谷浑》,第2538页。

[63] 《宋书》卷四十六《张劭传附张畅》,第1398页。

[64] 周一良先生早已指出江南并非战马产地:“盖无论南北,马皆战争所不可少,而江南不产马。”周一良:《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75页。

[65] 《梁书》卷五十四《诸夷传·西北诸戎传》,第810—811页。

[66] 《梁书》卷二十二《太祖五王传·鄱阳忠烈王恢》,第351页。

[67] 刘宋末,荆州刺史沈攸之拥兵自重,“养马至二千余匹”,已属当时少见之事。当时荆州能够都督益州,辖境比较大。见《南齐书·高帝纪上》,第11页。

[68] 《南史》卷五十三《梁武帝诸子·武陵王纪》,第1332页。个别标点有改动。

[69] 东晋时,前秦攻益州,晋“刺史周仲孙帅骑五千南遁”(《晋书》卷九《孝武帝纪》,第225页)。此“五千”似为“五十”之误。之前桓温垄断东晋朝政,尚未能纠合起五千骑兵武装,以区区一益州刺史,更不可能。

[70] 《梁书》卷五十六《侯景传》,第841页。

[71] 《陈书》卷一《高祖纪上》,第6页。

[72] 《宋书·索虏传》,第2323页。

[73] 《梁书·陈庆之传》,第460页。

[74] 《宋书·索虏传》,第2344页

[75] 《南齐书》卷五十七《魏虏传》,第994页。

[76] 《宋书·武帝纪上》,第20页。

[77] 《宋书·孟怀玉传附弟龙符》,第1408页。

[78] 《宋书》卷七十七《柳元景传》,第1984页。

[79] 《南齐书》卷三十《焦度传》,第559页。这位被刺伤的“豹皮公”情况不详,曾在此指挥作战的北魏将领有皮豹子和封敕文,但《魏书·皮豹子传》并未提及他在清东的战役中受伤,大概焦度所刺伤另有其人,但在战场双方信息错落的情况下,被附会成了一个亦真亦虚的“豹皮公”。据《魏书》相关传记,这次战役魏军损失并不大,且对宋军有一定战绩。这也反映了刘宋在北魏优势骑兵的威胁之下,急需宣传甚至夸大自己的战绩以鼓舞士气。

[80] 《南齐书》卷二十九《周盘龙传》,第544页。

[81] 《梁书》卷十八《冯道根传》,第288页。

[82] 《陈书》卷八《侯安都传》,第144页。

[83] 《梁书》卷二十八《裴邃传》,第415页。

[84] 《陈书》卷三十一《萧摩诃传》,第410页。按,本传言“摩诃领铁骑数千”,这个数字应非夸大之辞。《周书》卷四十《王轨传》也载“骑将萧摩诃以二千骑先走,得免”,见第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