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8/23页)

注109 瑞蚨祥是清末民初北京最大的绸布店,前面也多次提到。瑞蚨祥拥有5个字号,其中就有西鸿记绸布店和西鸿记茶庄,均位于大栅栏街内。

注110 盐商查氏,经营珠市口东大街路南的恩成公盐柜。恩成公盐柜当时垄断全京城的官盐。与查氏有关的建筑之一就是北京前门外的剧场——查楼。查楼原为查氏花园中的戏楼,后来成为戏院,改称广和楼,京城的京戏名角多在此登台。随着城市改造,该戏院已无存。

注111 刘老这里的记忆可能有误,会贤堂在什刹海,参见本丛书之《胡同里的姑奶奶》张宗尧、张碧君口述中的注释。取灯胡同内有名的饭馆名同兴堂。

注112 崔灵芝,原名崔松林,河北梆子“三大灵芝”之一,有“京梆泰斗”“梆子梅兰芳”之称。

注113 白登云(1906—1990),京剧鼓师,拜著名京剧鼓师郭德顺、鲍桂山等学艺。1934年以后专任程砚秋鼓师,对程派艺术谙熟于心,伴奏上卓有贡献。1979年任中国戏曲学院顾问。

注114 第一舞台坐落于前门珠市口大街路北。民国元年(1912年)筹建,1914年春末建成。仿效上海“改良式剧场”,一改清代茶馆式的座位安设,舞台也取改良式。许多在此上演的京剧都使用布景。该剧场建成后,几乎邀遍了北京京剧的所有名角儿。该剧场几次遭遇火灾,1937年终被完全焚毁。京剧名角杨小楼、姚佩秋是主要投资人。

注115 真光电影院,位于东城区东安门外。开业于1921年11月,曾是北京建筑中最豪华、设施最先进的剧场。内部设施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各大电影院中仍然处于领先地位。解放后为中国儿童剧场。

注116 引自《富连成三十年史》,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注117 引自《富连成三十年史》,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注118 王和霖(1920—1999),马连良亲传弟子,有小马连良之称。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京剧院。

注119 关于相公堂子,见齐如山《国剧漫谈》:“相公堂子又名私坊下处,本界则名堂号,或私寓,然私寓二字,已是贬词。其中的徒弟,名曰相公,又曰私坊,本界名曰徒弟,这种行业,实始自戏班。”(载《齐如山全集》第三册,台湾联经出版社1979年版,35—36页)《清末北京史志资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版中译本,第34章第23节)对相公则有更直接的描述:“‘相公’本为对他人之尊称,而今日已成俗语,即龙阳之名义。但相公并非如同娼妓之一种特殊职业,而仅指优伶之少年弟子。北京习俗,朋友相聚设宴视招歌妓侍宴较之招相公更为下等,并不高雅。盖因歌伎仅以卖淫为业,而相公并非以色侍人,只不过以陪酒席弹唱划拳等助兴为业。欲招相公者令菜馆老板将之招来,不仅为酒席助兴,其小费亦无须甚多,招请数次后逐渐相识,方得玩弄其色,但其小费若不比歌妓甚多则不应允。深交后,狎客必须为之买衣、帽、靴等。若相公学艺已成,可独立为优伶时,狎客必须出钱使之走出师门。相公尚未离开师门期间,陪酒席所得之小费等均成为师之收入。独立而离开师门后,一切收入皆归其所有,并且由狎客出钱租房娶妻,收徒教戏,得以安度一生。于是,相公若被酒客招请,则努力寻求于己之未来有利之人,此亦自然之理(据云天津的相公比北京下等,专卖淫)。”(505页)

注120 这是第一部以优伶为主人公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849年。作者为江苏常州的陈森。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为清末“狎邪小说”的始作俑者。

注121 关于梅兰芳祖父开相公堂子的经历,可详见幺书仪:《戏曲史叙述中的北京“堂子”》一文,该文所述比刘老这里要具体详细得多。载陈平原、王德威编:《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74—93页。

注122 田际云(1864—1925),京剧花旦演员。艺名想九霄,亦作响九霄。1900年任梨园工会会首。田际云一生致力于戏曲改革,发起组织“正乐育化会”,创办第一个女伶科班,梅兰芳称他是“一位勇于改革社会恶习,有胆有识,不畏强御的先进人物”。(《戏剧界参加辛亥革命的几件事》,载《梅兰芳文集》,208页)关于刘老谈到的封相公堂子一事,民国初年穆辰公撰《伶史》有这样的记载:“际云生平最恨私寓(即相公堂子——笔者注),以为是伶界羞,常蓄志革之。宣统三年(1911年)遂决计呈请禁止私寓。呈未上,适为私寓中之有力者所闻,以钱买某御史,上奏‘伶人田际云即想九霄,勾通革党,时编新戏,辱骂官府,宜科以应得之罪。’三月十九日被步军统领衙门官兵锁去,送交地方审判厅,查无实据,系狱百日释出。民国成立,仍请禁止私寓,蒙内务部及外城总厅批准,于是私寓营业遂除……旋集梨园之有名誉者,如杨桂云、余玉琴、王琴侬、孙佩亭等,组织正乐育化会……”(民国六年北京宣元阁印,53页)所述过程与刘老略有参差。刘老对此事的记忆,当亦是自书中得知。又,正乐育化会即梨园公会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