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红尘内外与虚实之间 李荣口述(第9/16页)

天桥这地方,一年三节包括这年它不过。我给您举一个例子,它不过春节,它过腊月二十五。一到腊月二十五,人家全都在家里办年货了,离年没有几天了谁还逛天桥去呀。天桥里头的戏馆子呀,打把式卖艺的这个,就全都封箱了,在这当中它这儿过年,门上贴挂签呀,对联呀,也做年菜,打这儿一做年菜,馒头什么的一般都蒸几缸,顺那正月初一开始就出去做买卖摆摊去了。正月十五都不过,一直到这二月二,就过二月二。

定:因为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李:对,这都是挣钱的日子。凡南城外都是做买卖的,一出前门,就说前三门,宣武门,包括花市,手工业作坊头啊,全是这个。四乡八镇都得上北京办年货来呀,他们没有工夫过年。为了挣钱,就过这二月二。连馒头带炖点菜什么的,哩哩啦啦得吃到二月二去。咱们过五月节吃粽子,他们不过,他们过四月十八,电车公司的东南角那儿有一个庙,叫娘娘庙。八月十五得外头做买卖呀,它不过,它过七月二十三,是药王爷的生日,注318小市那儿有一个药王庙。

定:天桥那边那时候还是穷人多吧?

李:没什么穷的。你看现在那做买卖的,你说他穷吗?你别瞅他穿着打扮,哪个都趁钱。最困难的是这三种人:一个是没有能耐的,做买卖不会;二一个是没有劳动力的;三一个是指力气卖钱的。指力气卖钱的,拉洋车的,蹬三轮的,还能有上顿吃下顿。没力气的,又干不了活,做买卖还不会,这就吃上顿没下顿。说残疾人,天桥那儿残疾傻子也有,看摊你会不会呀?那地摊过去讲究丈二的席,三个席多老长啊,这一个摊您看不过来,有一个(让残疾人)给看着,然后管他饭,还得管他衣裳,年底还得给他俩钱。头一次整理的是下街“喝破烂”的,北京话说是打鼓的。打小鼓的,不是摇拨浪鼓的,有打硬鼓的,是专卖古玩字画的,还有卖金银首饰的,还有挑大筐的,就是报纸卖,洋瓶子卖,是搞这个的,老太太背着一筐的,换飞头子儿。

定:换什么子儿?

李:就是你这破烂不要了,得,换你两盒洋火。其实也有用,像这衣裳这也补不了,那儿也补不了,给他了,他再卖去,人家袼褙厂有买这个的,打袼褙呀。小市呀,东小市呀,崇文区那儿,德胜门这儿都有。三年自然灾害时候还有呢,后来就不行了。

定:您说解放后第一次就拾掇这打硬鼓的?

李:咳,这是头一回。走街串巷的,做小买卖的,过去北京晚巴晌还有卖炸丸子的,馄饨的,羊头肉的,卖夜吃的,先拾掇这个。不让你下街了,你这不算正式营业。你要是什么都不会,你就上甘肃,房也有,地也有。找几个代表,先到那儿一瞧,回来给你宣传,在那儿怎么怎么回事,有那贪便宜唔的,就上那儿去了。

定:全都发到甘肃那边去了?

李:甘肃、青海、宁夏。去了七伙了。后来连拉洋车的,就我们天桥哪回也得一千多户。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呢,三轮搭着彩,打着锣鼓,戴着大红花,锵嘚齐齐锵嘚齐齐。等那伙人全走了,到(甘肃)那儿就回不来了,一块堆儿受罪去了。你一不会种地,二你力气活干不了,到那地方你可不就困到那儿了嘛。等到回来的时候提搂着棍子了,那儿混不了了,就步行走回来的。

定:让回来么?

李:不让回来他跑回来。人家不上户口,人家也能活。注319我说的这些人都住大杂院,好几十家住一院子里头,做这买卖现吃现赚。一说解放了,国家给你安置工作,你睁开眼睛就有活干,你就能有饭吃了。后来呢,集中这摊贩。过去都是早起来上小市,买回来以后在大街上一摆,后来整治这个,在前门大街这儿摆不行了,你得上天桥百货商场往南去,后来取一名叫人民市场,全给你搁到那儿去了。没半年就给你登记了,你挣多少钱哪,你几口人哪,够吃不够吃,这是1956年以前。1956年以后就“三面红旗”,然后“文化大革命”,不懂事的上山下乡,有工作不老实的,你克扣点超额奖金,搞建筑的你要是用那马车搞上300块砖,就能判你十年。现在几栋楼都归他自己有,他判几年呢。

5.北京的寺庙

张:圣安师您给我们讲讲北京过去的寺庙好吗?

李:我就简单说,庙顺汉代就有了,庙就是官府。大理寺是干吗的?是审案的。注320大理寺就是寺庙的寺,佛教的学问也叫寺,寺院是这么来的。原先没有说这是禅学院、禅林、弥勒院、净土寺,都是让你到那儿学什么什么的,这都是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