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第4/6页)

丙 秦汉底巫祠

巫虽分为祝与宗,地位卑下,而民间对于他底信仰仍不少减。秦汉神祠还有置祝宫女巫底。《史记·封禅书》记汉高祖于长安置祠祝官女巫,说:

梁巫 祀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篇。(天社、天水、房中、堂上,疑为星名。)

晋巫 祀五帝、东君(日)、云中(云)、司命(文昌四星)、巫社、巫族人、先炊之属。

秦巫 祀社主、巫保、族累之属(巫保、族累或是古巫底名字)。

荆巫 祀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属。

九天巫 祀中央钧天、东方苍天、东北旻天、北方元天、西北幽天、西方皓天、西南

朱天、南方炎天、东南阳天,即所谓九天。

河巫 祀河。

南山巫 祀南山、秦中。

以上梁巫、晋巫、秦巫、荆巫、九天巫皆以岁时祀于官中。河巫祀河于临晋。这些巫祠,是后来道教崇拜底根源。道教底天地水三官,司命、灶君、九天等,都是沿用汉初底名称。秦中是秦二世皇帝。《集解》说:“张晏曰:子产云,匹夫、匹妇强死者,魂魄能依人为厉。”因为二世皇帝死于非命,怕他底鬼魂为厉,所以祭他。这思想是从古巫术而来,与《山海经·海内西经》所记群巫夹贰负所杀底“窫窳之尸”底意思差不多。依《礼记·祭法》,死者被祀应有五件事之一才可以。五件事是: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御大菑,能捍大患。古缅甸人建城必于城门活埋男女若干人,以为死者底灵可以守护国门,震摄敌人。中国底武神,如秦汉祀蚩尤,六朝祀项羽、刘章,宋以后祀关羽,今加祀岳飞,从原始的思想看来,多半也是因为他们都是死于非命,不必是因为他们底功劳,不然祀班超、马援,当比关岳强得多。厉鬼底威灵越古越小,所以秦汉祀古人,六朝祀汉人,宋明清祀三国人,今祀宋人。

丁 杂术

事鬼神是巫觋底事,其目的在纳福祛祸,消灾去难,禁厌及医术因此也为巫底一种事业。禁厌与医术是消除灾难底一种方法。《洪范》以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五福,以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为六极。五福之首为长寿,六极大半是疾病。这样表露着要求长生和趋避短折底心情,故中国人底生活目的只是“长命富贵”四字。《洪范》底年代约在战国末,可以说这民族底代表思想是从那时形成,后来道教徒取为人生底唯一希望,以致达到不可收拾底地步,人只求长命富贵而不问达到底手段与意义。《洪范》这书,与其说是儒家的,不如说是道家和神仙家的著作。道教信仰底最初步便是从长生去病底要求发展而来。长生去病底积极方法便是养生摄生。道教底摄生理想是人身能够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兵刀不能伤,时令不能害。要长生先得身体康健,康健的人,疾病鬼物邪气,都不附体。身体底大敌最近的是疾病,所以修道的人应当深明医术。《抱朴子?杂应》(第十五)说:“是以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这显示初学道底必须先明医术。医治疾病不单靠药物,有时由于鬼物作祟,故亦须兼明咒术。中国古医书中底《素问》与《灵枢》(《汉书》底《黄帝内经》),无论是冠以黄帝底名或依托道家,都可以看出医术与道家底关系。《史记·封掸书》记武帝时底方士李少君曾为深泽侯舍人主方药,明当时方士也能医。

禁厌符咒不知始于何时,多半是由南方底巫传来。《封禅书》说越国巫道多用禁咒禳鬼。《后汉书》(卷百十二下)《徐登传》说赵炳“能为越方”,章怀太子引《抱朴子》注说:“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以大钉钉柱入尺许,以气吹之,钉即跃出,射去,如弩箭之发。”又引《异苑》说:“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看来越方是一种咒术,能使事物现超自然的现象。《徐登传》说赵炳以东流水为酌,以桑皮为脯,升茅屋支鼎而爨,最要的是以禁架法疗疾。咒与祝同源。《说文》解祝为祭主赞司言者,是用语言与神明交通底意思。相传武王克殷二年而疾作,周公乃告于大王王季、文王之灵,愿以身代。当时把祝文读完便藏于金滕之匮,翌日武王忽然病愈。那祝词便是现在《尚书》底《金滕》。从“惟尔元孙某”至“尔不许我,我乃秉壁与珪”是祝词本文。祝词之首有“史乃册祝曰”,是祝为史所作可知。又《洛法》“王命作册,逸祝册”,逸即史佚。祝词本为祝所读,今二书皆为史所读是祝史通职底原故。《左传》哀公二年蒯瞶入卫都,祷于其祖先之灵,结尾有“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也是祝词。《周礼》大祝掌六辞:词、命、诰、会、祷、诔,后来具有这些能力底就不定是祝,士大夫底九能,也是从祝宗底职能而来。《楚辞·九歌》为屈原改作原来的巫词。祭祀底祝辞,后来便成为民间底咒文。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