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新督政府统治的结束(第5/7页)
国内的形势并没有发生像战场上的改变,党派纷争依旧继续,人民的不满日益增强,整个社会依然处于一片混乱不安之中。共和派内部也分为温和派和极端派,两股力量的斗争更加激化。西哀耶斯反对极端共和派的措施还在继续实行。在8月10日事变纪念日,雅各宾派也曾遭到他在练兵场上的极力攻击。波拿巴由于征服过意大利,另外在埃及也是战功赫赫,再加上他个人的才干和性格,得到了人们的拥戴,所以在五百人院中享有极高威信。在这次集会上,他的弟弟吕西安·波拿巴宣称法国又受到恐怖的威胁了,他还把恐怖时期描绘了一番。与此同时,贝尔纳多特被西哀耶斯免去职务。在西哀耶斯同意的前提下,马内日俱乐部被富歇封闭了。出于对恐怖时期的忧虑,感到有些害怕的群众站到温和派一边。极端共和派本打算宣布“祖国在危难中”, 再一次发动群众,但没能成功。
儒贝尔去世以后,西哀耶斯急需一名新的将军来执行他的计划,保护共和国。但是,眼前的几位将军都不是合适的人选,奥什在一年多前死了,莫罗则不太可靠,马塞纳缺乏政治头脑,贝尔纳多特同时也是拥护马内日派的。由于没有找到得心应手的人选,西哀耶斯的政变计划只能一推再推。
波拿巴的远征进行得十分顺利,先后占领了上埃及和下埃及,战胜了土耳其—埃及的奴隶兵马穆鲁克人,并继续向叙利亚进军,在阿布基尔港他又打败了一支土耳其军队。这时,他从弟弟吕西安和另外几个朋友那里了解到国内的情况和督政府的衰败,便想趁此机会提高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将军队交与克莱贝尔将军指挥,自己乘着一艘快速三桅帆船准备返回法国。他选择了从地中海回来,尽管这里遍布英国舰只,但他还是有惊无险地成功在弗雷居斯登陆。这一天,是共和八年葡月17日(1799年10月9日)。他沿着地中海,回到巴黎。对他的凯旋,人们报以热烈的欢迎。他曾经征服过意大利,如今又征服了埃及,战功赫赫,人们自然将最高的荣誉授予他,没有任何将军可以和他相提并论。如今,离开战场的他也就有了不受约束、独断专权的资本。波拿巴是个常胜将军,在历次法国的革命中,他都奉献过力量。他十分擅长平衡之术,能够兼顾各派别的利益和不同的信仰,并借此来笼络人心,为自己赢得了最大程度的拥护。他也是有着政治野心的,在意大利取得胜利之后,这种野心就开始在蓬勃生长。果月18日事变中,看到督政府和两院鹬蚌相争,他本来是打算利用军队坐收渔翁之利的。果月18日以后,他发现一时还没有办法推翻督政府,为了不因无所作为而被人们遗忘,他同意远征埃及。现如今,既然在牧月30日督政府已经解体,那对他来讲,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所以一路上他马不停蹄,急忙回到巴黎。
凯旋回来的波拿巴受到普遍的欢迎。将领们,督政官们,两院代表们,甚至马内日的共和派,各个派别都想把他争取过来,成为自己的力量。对于各派别的拉拢,波拿巴并没有昏了头脑,他虽然参加人们为他举行的庆祝会和宴会,但表现得十分冷静庄重,自觉地保持一种凌驾一切的态势。他信心十足,但并不急切,也从不主动表露自己的目的。在各派别中,既不要搞政变也不要独裁者的马内日共和派显然不是他的合作目标。而西哀耶斯,出于担心两人的政见不同,也没有主动和他接触。不过,在双方友人的撮合下,他们两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于雾月15日制订了推翻共和三年宪法的计划。两人分头行动,西哀耶斯负责通过会议厅监察官来串通两院,波拿巴则负责将在巴黎的将军和部队尽可能地拉拢过来。他们计划通过两院召开会议,将立法机关迁移到圣克卢,并任命波拿巴将军为部队司令,同时,利用自己的军队武装推翻督政府,将立法机关暂时解散。一切商议已定,现在他们静静等待雾月18日(11月9日)早晨的来临。
雾月政变后督政府统治结束
在15日到18日这三天中,西哀耶斯和波拿巴将自己的政变计划捂得严严实实,力求不泄露半点风声。督政府中的巴拉斯、穆兰和戈伊埃三人觉得政变只是西哀耶斯和波拿巴的一个想法罢了,应该还没有确切的行动计划。戈伊埃是督政府主席,他也没有在政变之前采取任何措施。如果督政府选择先发制人,那么西哀耶斯和波拿巴的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
18日早晨,会议厅监察官召集元老院代表们召开会议。代表们虽然觉得由监察官召集开会有些异于寻常,但还是早早来到杜伊勒里宫。会议由勒梅尔西埃主持。科尔尼代、勒布伦、法尔格故意渲染气氛,告诉大家当前局势十分危急,大批雅各宾派准备恢复政权,现在他们从各郡赶来,如果不抓紧制止,后果将不堪设想。看到元老院代表们已经有所动摇,雷尼埃抓住时机,建议将立法两院迁至圣克卢,并任命波拿巴为十七师团司令官。元老院的代表不知道是被所谓的紧张局势吓倒了,还是不太反对政变,谋叛者的要求全部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