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走向世界:元、明两个朝代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6/16页)

经济地理也发生了改变。公元100年左右,西方的中心比东方的中心更加富裕和发达。但是到了1200年,则是另一种情形了:东方的中心(而不是西方的中心)创下了历史纪录,并且西方的任何事物与东方的商业网络相比(尤其是那些连接中国南部、亚洲东南部和印度洋的商业网络),都相形见绌。

政治地理的变化巩固了经济。还在公元100年的时候,每个核心地区的大部分贸易只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而到了1200年,贸易已经跨越了国界。政治上,东西方的核心都比以前要混乱得多。并且,即使在黑死病之后,大国再一次巩固了原先的中心地带,政治关系还是变得非常不一样。每一个大国都必须和周围的一些小国打交道。在东方,这种关系主要是商业和外交上的;在西方,这种关系更多的是暴力上的。

把以上这些因素都放在一起考虑,这些变化意味着,在第二次东西方交流中,这些核心地区比第一次东西方交流时恢复得要快,恢复的方式也不相同。

14世纪的时候,西方的奥斯曼人在原先的中心地带迅速重建了一个帝国。蒙古人摧毁了原先的伊斯兰王国后,土耳其部落于1300年左右定居在安纳托利亚,奥斯曼人只是其中的部落之一。但是在发生黑死病的几年后,他们已经比对手更占上风了,并建立起了一座欧洲桥头堡。到了13世纪90年代,他们就已开始欺凌拜占庭帝国的幸存者;到了1396年,他们令基督教世界十分恐惧,以至于原先针锋相对的罗马和阿维尼翁教皇达成统一意见,联合起来,派遣十字军讨伐他们。

这是一个灾难,但是当帖木儿(一位蒙古首领,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对伊斯兰世界发动新的进攻时,基督徒获得了短暂的希望。1400年,蒙古人攻入大马士革;1401年,他们抢掠了巴格达,据说当时用巴格达9万居民的头骨在废墟周围建起一座座塔;1402年,帖木儿打败奥斯曼,把苏丹王关进笼子,苏丹王最后羞愧而死。但是之后,基督徒的希望落空了。帖木儿决定不再留下来继续破坏穆斯林其他的土地,而是杀回中国,因为他认为当时中国的皇帝侮辱了他。然而,1405年,帖木儿却在骑马前往中国报仇的途中病死了。

幸免于难的奥斯曼人在20年里迅速恢复了商业,但是他们在巴尔干遭遇了惨痛的教训。1402年,蒙古人侵略他们的时候,蒙古弓箭手包围并射杀了行动不如他们敏捷的奥斯曼人。欧洲军队无法和这些骑士短兵相接,但是他们已经大大改进了他们的武器,所以在1444年的时候,一支匈牙利军队给了奥斯曼人狠狠一击。匈牙利人将武器绑在一起,然后将小炮装在车上作为移动的堡垒,阻挡了土耳其骑兵的攻击。如果匈牙利国王那天没有冲在军队的前面战死的话,他也许就能取得胜利了。

土耳其人学得很快,马上就想到了最好的应对办法:购买欧洲人的武器。这个新技术很昂贵,但是即使是欧洲最富有的城邦,例如威尼斯和热那亚,也要比苏丹王贫穷得多。奥斯曼雇佣意大利人作为军官和攻城技师,将被奴役的基督徒训练成步兵精英,并且还招募欧洲枪手。不久之后,奥斯曼又重新开始进攻了。1453年,他们对君士坦丁堡发动进攻时(当时的君士坦丁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堡垒,也是土耳其进攻的最大障碍)挖走了拜占庭的一流枪手——一个匈牙利人。这个枪手为奥斯曼制造了一个可以扔一千磅重的石球的铁质加农炮,(根据编年史学家所说)它的声音大得会让孕妇流产。事实上,这个大炮在第二天就出现了裂缝,在第四天或者第五天的时候已经坏了。但在这个大炮坏了之后,这个匈牙利人又制造了一门更小、更实用的加农炮。

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攻破了。成千上万个惊慌失措的拜占庭人涌入圣索菲亚大教堂(吉本称之为“人间天堂,第二个天空,最后的乐园和上帝的宝座”)——他们相信预言所说的,当异教徒攻击教堂的时候,会有天使出现,手握短剑,恢复罗马帝国。但是没有天使出现,君士坦丁堡沦陷了。吉本指出,它的沦陷带来了罗马帝国的最终灭亡。

随着土耳其人的逼近,欧洲国王更加残暴地互相对抗和镇压异教徒,爆发了真正的战争。先是1470年法国和勃艮第的战争。他们用更厚的炮管制造加农炮,在加农炮中装入火药,并用铁质炮弹替代了石头炮弹。这样便产生了更小型、更有威力和更易于携带的加农炮,原先的武器被废弃了。新型的炮弹很轻,可以装在昂贵的新型战船中,这些战船是靠风帆行驶而不是靠船桨。加农炮的炮门很低,它的铁质炮弹正好可以击中敌军船只的吃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