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第21/21页)
这个结论令人惊恐,但是从这些国家早期动乱的历史中,我们也能得出第三个结论,这个结论更乐观一些: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的核心地区会发生规模更大、更具威胁性的社会动荡,但是也能采取更多、更严谨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动荡。世界金融领袖应对2008年的经济危机,其手段若在1929年是难以想象的,在我编写本书之际(2010年年初),他们看似已经解决了这场金融危机,就像解决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一样。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会引起更大的社会动乱,与之相应会有更精确有效的解决方法,两者的关系就像一场竞赛。有时平定动乱的解决方法落后于这些社会问题,就像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200年在西方发生的一样。无论是因为领导者犯了决策错误,或者社会制度瓦解,还是因为组织机构和技术还没有产生,社会问题都有可能不断加剧直到失控,社会动乱演变成社会瓦解,从而导致社会发展的倒退。
在公元前1200~前1000年之间西方社会瓦解之前,西方社会发展领先东方1300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方社会发展将永远领先于东方。在这次瓦解之后,东西方差距缩至很小,如果西方再次发生这样的动乱,那东西方就没有差距了。社会发展悖论在公元前5000~前1000年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没有什么物质文明是永恒的。长期注定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西方统治世界。
[1] 我们的现代地图中,北面在上方,而埃及人认为,尼罗河从南面的“上埃及”流向北面的“下埃及”,这点我们可能会混淆。
[2] 很遗憾的是,电影《蝎子王》和我们所知道的真实的蝎子王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
[3] 这种情况部分是因为我们的考古数据资料十分粗糙,部分是由于技术原因。因为数据资料不完整,所以我在描述公元前3000年前的社会发展时,以250年为间隔,很多公元前2250年和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社会动荡事件都没有涉及。而且,西方有两个核心地区,一个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个在埃及,这两个地区都曾面临不同节奏的衰退。公元前2100年,埃及的社会发展比公元前2200年慢,但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已经从衰退中恢复;到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再次分裂,而埃及恢复发展。
[4] 古历史学家通常将这片现在土耳其的土地以希腊语命名,叫作安纳托利亚,意思是“东部的土地”,因为本来从亚洲中部地区来的土耳其人在公元11世纪才在安纳托利亚定居下来。
[5] 丁公遗址位于山东省邹平市苑城镇丁公村东,距今约2000~5500年。——译者注
[6] 陶寺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距今约3900~4500年。——译者注
[7] 意思是,如果不是禹王,我们就都变成鱼了。——译者注
[8] 出自《诗经·大雅·绵》。翻译成现代诗歌:盛起土来满满装,填起土来轰轰响。噔噔噔是捣土,乒乒乒是削墙。——译者注
[9] 我说“根据传说”是因为周口店遗址(第一章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个史前遗址)的线索差不多也是以这种方式在同一年开始发现的:一位德国博物学家因为国内动乱而被困在北京的时候,他辨认出一家药店的“龙骨”为早期的人类牙齿。这样的巧合稍有可疑。
[10] 我想再次感谢雅典考古协会的迪米特里厄斯·斯基拉尔迪(Demetrius Schilardi)博士,他十分慷慨地邀请我们加入他们的挖掘团队,挖掘工作从1983年开始直到1989年。
[11] 唯一的区别就是中国战车比西方的战车有更多的轮辐。
[12] 诗歌出自《诗经·大雅·大明》,节选部分的意思是: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又雄俊……袭击讨伐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13] 在《圣经》的《启示录》中有四骑士,传统上被解释为瘟疫、战争、饥荒和死亡,但是对于四骑士的解释略有争议。——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