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后来居上:东方领先的世纪(第19/21页)
战车:商朝上层人士的陪葬品
公元前1200年左右,当武丁王还在位时,商朝的上层人士又有了新的陪葬物品:战车。公元前12世纪和13世纪,安阳上层人士的坟墓中就有几十辆战车(不用说,当然是完整的战车,被宰杀的马和人都被埋葬)。商朝的战车和西方核心地区500年前的战车十分相似[11],考古学家一致认为,这两种战车都源自哈萨克斯坦公元前2000年发明的战车。经过两三个世纪,战车制造工艺传到了胡里安人的手中,胡里安人也有了战车,西方强国的平衡格局被打破,战车制造工艺传到黄河流域需要8个世纪。
就像埃及人和巴比伦人一样,商朝的人在接受使用新武器方面发展缓慢。他们肯定是从西北方的鬼方族人和羌族人那里学到战车的制造方法,甲骨文记载了这些邻国的人在战争中使用战车。在武丁王时代,商朝人只用马车进行捕猎,而且还不能驾驭自如。有记录描述武丁王在捕猎犀牛的时候翻车了。武丁王幸免于难,但是某位皇子伤得很重,甲骨文花了大篇幅描写如何驱散引起他痛苦的鬼神。几百年后,商朝人开始在战斗中使用少量战车,但是他们没有像赫梯人和埃及人那样大量使用,而是分散在步兵队伍中,可能是让官员乘坐的。
商朝人和西北方邻国人的关系看起来很像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和胡里安人与赫梯人的关系。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一样,商朝人和邻国人进行交易,进行战斗,还使邻国人互相战斗。其中一群人——周人于公元前1200年在甲骨文中首次被提到,他们被描述为商朝人的敌人。后来他们成为商朝人的同盟,但是到公元前1150年,他们又变成了敌人,那时他们居住在渭河流域。当周人不断和商朝人建立然后又终止友好关系的时候,周人也在汲取适合他们的商朝文化。到公元前1100年,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有自己的宫殿、青铜器、占卜仪式和富丽的坟墓。一位周人贵族在死去的时候杀死一队战车部队用来陪葬,这是商朝的传统,周王甚至娶商朝的公主。像美索不达米亚面对胡里安人和赫梯人的战车那样,商朝也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很明显,周人与西北部地区的人们结成同盟,在公元前1050年威胁着商朝都城安阳。
就像西方古代的国家一样,商朝面临动乱时很快就瓦解了。据甲骨文记载,自公元前1150年,商朝的上层社会内部就发生了动乱,君王权力增强,却失去了很多贵族支持者。到公元前1100年,商朝南部的殖民地脱离了商朝统治,很多离商朝很近的同盟(比如周)叛变了。
公元前1048年,商王帝辛还能召集800位领主来抵挡周人的袭击,但是两年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周武王率领300辆战车绕到安阳城后攻取安阳。在一首描述武王伐商的诗歌里,周王的战车听起来所向披靡:
檀车煌煌,驷彭彭。
……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12]
帝辛后来自杀了。武王任用了一些商朝的官员,处决了另一些官员,留下帝辛的儿子让他做藩王。武王实施的政治后来遇到了麻烦,我们在第五章会看到,但是,到这时,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大幅缩小。西方一开始在农业、村庄、城市和国家的发展这几方面领先东方2000年,但是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差距逐渐缩小至1000年。
早在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西方考古学家认为他们知道中国为什么开始赶上西方:因为中国几乎从西方复制了所有的物质文化——农业、陶器、建筑、冶金和战车。格拉夫顿·艾略特·史密斯爵士(Sir Grafton Elliot Smith)是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在埃及开罗,他满腔热情,甚至成功地给埃及嫉妒症冠以恶名。无论他在世界上看到什么,无论在何处看到——金字塔、刺身、巨人和侏儒的故事——艾略特·史密斯都会认为它是以埃及为原型的复制品,这是因为,他坚信埃及的“太阳之子”在全世界都传播着“太阳巨石”文化。我们不但都是非洲人,而且都是埃及人。
这些理论甚至在当时看起来也相当疯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逐渐证明艾略特·史密斯的所有论点都是错误的。东方的农业是独立发展起来的,东方人使用陶器比西方人早几千年,东方有自己的纪念性建筑的传统,甚至人祭也是东方独立发明的。但是即使如此,东方还是有一些重要的想法来自西方,尤其是青铜铸造。青铜在二里头非常重要,但是青铜并不是首先在发达的伊洛河流域被发现,而是在西北方干旱贫瘠、狂风侵袭的新疆,可能是由那些长相像西方人的人经过西伯利亚大草原传播到新疆,我在之前提到过,这些人埋葬在塔里木盆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战车可能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传入中国,在战车被传入西方核心地区500年后,经过西伯利亚大草原来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