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方领先的世纪(第18/20页)
虽然牛河梁与外界隔绝,但是有6个坟墓群散布在这个庙宇周围的山上。一些坟墓有100英尺宽,并且坟墓中的物品还包括一些翡翠饰物,其中一个刻有猪龙混合体的图像。考古学家认为,由于缺乏证据,我们无法确定埋在这里的男人和女人到底是牧师还是首领,很有可能他们中既有牧师也有首领。不过,无论他们是谁,用翡翠为一小部分死者——往往是男性——陪葬在整个中国都变得非常流行。公元前4000年时,对死者的真正崇拜开始出现。看起来,东方核心地区的人们和侧翼丘陵区的人们一样在乎祖先,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西方是将头颅从死者身上取下,然后把它们与活人放在一起,而东方对死者的敬意则在坟墓中表现出来。但是,在欧亚大陆的两端,人们都将最多的资源投入到与神灵和祖先有关的仪式上。第一批拥有真正权力的人似乎是那些能够与祖先和神灵交流的人。
公元前3500年东方的农业生活方式和几千年前在西方创立的农业生活方式极其相似——都需要辛勤劳动,储存食物,建立堡垒,进行祭祀,还包括女人对男人、小孩对老人的从属——这种农业生活方式似乎已经在东方的核心地区牢固地建立起来,并且传播到其他地方。东方的农业传播和西方的农业传播过程非常相似,或者至少可以说,东西方的专家都采用了同样的方式进行争论。一些考古学家认为,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人们迁移的时候,穿过东亚,传播了农业;另外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当地的采集者开始定居下来,种植植物和驯养动物,与其他人进行交易,并且迅速在大范围内发展类似的文化。在东方,语言学方面的证据和在欧洲一样引起争议,并且也没有足够的基因数据来说明一切。我们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在公元前6000年之前,中国东北的采集者就生活在大村庄里,种植着黍类。公元前4000年,长江流域的人们已经种植水稻,水稻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种植的时间是公元前3000年,在泰国和越南的种植时间是公元前2000年。那时,水稻的种植已经传到马来半岛,穿过南中国海进入菲律宾和婆罗洲。
像西方的农业发展一样,东方的农业发展也遭遇了一些挫折。植物岩表明在公元前4400年,水稻就传到了朝鲜,黍则是在公元前3600年传到朝鲜,公元前2600年传到日本。但是史前的朝鲜人和日本人在接下来的2000年里并没有重视这些新鲜事物。像欧洲北部一样,朝鲜和日本的海岸有着丰富的海底资源,能够支持永久性的大型村庄。这些村庄被大量废弃的贝壳包围着。这些有着丰富资源的采集者发展了先进的文化,显然并不急于开始发展农业。再一次,就像公元前5200~前4200年间的波罗的海地区的采集者那样,他们有足够多的人(也足够坚定)去驱赶那些试图强占他们土地的人,但是当饥饿迫使他们从事农业时,他们的人数则显得不够多。
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人们转而发展农业都与金属武器的出现有关——公元前1500年在朝鲜出现了金属铜,公元前600年在日本出现了金属铁。就像欧洲的考古学家争论究竟是推力因素还是拉力因素结束了波罗的海富足的采集社会那样,一些亚洲学者认为武器来自那些带来农业的入侵者,而另一些亚洲学者则认为由于采集社会发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农业和金属武器突然变得具有吸引力。
到了公元前500年,稻田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已经很普遍了。但是农业发展在日本最大的岛屿本州岛受到了挫折。又过了1200年,农业才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发展起来,这里食物采集的机会尤其多。但是最终,就像西方一样,东方的农业活动完全替代了采集活动。
烧煮和烘烤,头颅和坟墓:东西方的其他不同之处
我们该如何弄懂这一切?当然,西方和东方是不一样的,无论是人们的饮食还是他们敬畏的神灵。没有人会把贾湖当成杰里科。但是巨大的文化差异是否能够解释为什么是西方统治世界?这些文化传统会不会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
表2-1总结了这些证据。我想,主要说明了三点。第一,如果一万年前在侧翼丘陵区建立的文化(由这个文化发展出了西方社会)确实比东方文化在社会发展方面更具有潜力的话,我们就应该能够从表2-1中看到东西方存在的一些巨大差异。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事实上,东西方发生的事情基本一样。西方和东方都驯养了狗,种植了植物以及驯养了大型动物(这里我所说的大型动物指的是体重超过100磅的动物)。它们都见证了“成熟”农业(指的是高产量、高强度的体系,有完全人工种植的植物,以及财富和性别等级)的发展,以及大型村庄(指的是超过100人的村庄)的兴起,并且在两三千年之后,发展成了城市(人数超过1000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建造了精致的建筑和堡垒,发明了原始的文字系统,在陶壶上绘制漂亮的图案,建起了巨大的坟墓,崇拜祖先,用人类当祭品,并且逐渐扩展了农业生活方式(起初是缓慢的扩展,2000年后加速发展,最后甚至完全取代了最富足的采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