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消费、休闲和摆设 CONSUMPTION, RECREATION, BIBELOTS(第8/13页)
过去数年来,一直有人试图用委婉语或雅语来抬高保龄球的社会地位:球巷如今被叫做“球道”,球道两侧的槽如今被称为“通道”。但这样做无济于事,保龄球仍然是经典的贫民阶层运动项目,而且他们还不能玩得太多。你会发现,星期六的下午,那些在当地宗教用品商店购得一枚保龄球手祷告徽章的家伙,会舒服地坐在电视机前,冰箱里塞满罐装的米勒啤酒。那个时刻,他们一定是在目不转睛地研究“保龄球奖金赛”节目⑮中的每一个动作。
谈到这里,也就不由得要谈谈运动迷和体育观众的等级问题了。由于板球和马球一类英式运动在这个国家很难开展,无缘一饱眼福的多数阶层很可能会迷上看网球,哪怕地点是在新近贫民阶层化的——也即现代化的——某一森林小丘。看高尔夫球也不错,在罗德岛州的新港市看美式足球比赛也不差。现场看比赛当然比看电视转播要好,因为那意味着一笔可观的消费。至于看电视转播球赛,比高尔夫球地位低一些的是棒球,橄榄球则更低,其次是冰球、拳击、普通赛车、保龄球。一度为广告商热衷的运动,比如速度旱冰,则地位最低。因为广告商后来终于发现,这项运动的观众大部分是下层贫民,甚至是赤贫阶层,这使他们苦心经营的电视广告全是白费力气:这些观众买不起任何东西,哪怕洗涤剂、防酸剂或啤酒。从那以后,速度旱冰比赛的观众便开始以“低命中率、不尽如人意”享誉于广告界,而这项吸引他们的运动很快就从电视屏幕上销声匿迹了。
有两个动机促使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的球迷醉心于他们的运动项目。其一是他们需要以失败者的身份认同胜利者,他们需要笔直地竖起食指,手舞足蹈地尖叫“我们是第一!”一名棒球手说:“贫民所喜爱的比赛项目的全部目标就是要赢,这就是我们出售的。我们向许多在常规生活中根本无法得胜的人们出售胜利,他们将自己与‘自己的’球队——一支得胜的球队——联系在一起。”
除了这种从各式各样的胜利中获得的体验外,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热衷体育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体育运动鼓励了通常与决策、管理或发布见解的阶层有关的炫耀才学、教条武断、记录备案、隐秘机智的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假学识。每年秋季的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和年度超级杯橄榄球赛,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扮演一次博学的烦人者和酒吧间里迂腐的空谈家,在短暂的赛季模仿上层阶级特有的权威模样,发表意见、颁布消息。也就是说,这两大赛事是一年两度无副作用的机会——似乎出于大自然的匠心,十分离奇,分别在逼近冬季和夏季的极点开始,使普通人也能获得一些自尊。因此,它们就像民主、神圣的日子和举办仪式的场合一样不可或缺。如果一位贫民阶层成员对可能导致某著名联队名次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一无所知,作为精通“比赛关键分”的行家,他可以假装了解为什么此番“战马队”或“闪避队”会赢,这样做能够满足某种强大的需求。由这些赛事引发的酒吧间或客厅争论,简直是国会山上和法庭里那些高级辩论的贫民阶层翻版。而对各种证据进行的精明权衡、各种深思熟虑的推断,则模拟了最高知识阶层的集会和研讨会的必要步骤。此外,反方遭受的讥讽和抨击,足以媲美最好的书评家和戏剧批评家的尖刻和雄辩。
【邮购商品】在比赛知识方面的权威,是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声明自己价值的方式之一。另一种方式便是购物,尤其是通过邮购目录购物。这些以“居住者”为收信人的目录一年四季塞满邮箱。在与“送礼”有关的全国性节日到来之前的大约三个月时间里,更是铺天盖地。除了偶尔埋怨埋怨垃圾邮件,居民们私下里还是喜欢收到这类目录,因为这分明表示在某地有某人相信他们有钱,还有选择权。中产阶级和贫民阶层同样欢迎这类目录,因为通过邮购而不是去商店购买商品,就可免遭不知天高地厚的售货员的羞辱。至于你买的是什么,哪怕邮递员也不会知道,对于那些缺乏安全感、极度敏感、社会地位不稳定、需要通过收集商品来维持自我的人们而言,邮购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了。所购之物并不重要。的确,这些目录提供的货品除了作为维持自我的手段之外,几乎样样都明显不是必需品。感叹“噢,需要不是理由”的李尔王肯定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托克维尔也会明白的。1845年,在对美国进行过一番长期严肃的观察之后,他挥笔写道:“在民主国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