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伊斯兰堡:我们的故事不能忘(第4/5页)

塔克西拉古城遗址3

据早期传记作家记载,罗克珊娜是全亚洲最漂亮的女人之一,但是她还没有美到能令亚历山大忘记他征服世界的使命。亚历山大曾宣称要征服已知世界,虽然不包括中国,但却包括印度。在塔克西拉短暂停留后,亚历山大继续东征——虽然并未持续太久。闻听手下士兵要发动兵变,他不得不打道回府,并留下部分希腊军官治理新征服的领土,自己带大部队动身返回希腊。

亚历山大留下的军官也没有在塔克西拉待多久。自亚历山大启程回国4年后,年仅21岁的孔雀王朝(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造者旃陀罗笈多(月护王)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编者注)的开创者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登上了位于恒河中游的摩揭陀王国(Magadha)的王位。真可惜他没能遇见亚历山大。他们有太多共同之处,但却代表着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与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在地中海地区和小亚细亚的所作所为相同,旃陀罗笈多在西征途中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王国,直到拥有次大陆的整个北半部地区。这样,旃陀罗笈多把帝国扩展到了今伊朗边境,当时由希腊将军西流古·尼卡陀(Seleucus Nicator)统治。为了守卫新帝国边疆,抵御尼卡陀,旃陀罗笈多非常看重塔克西拉,其地位仅次于他的都城巴特那。他任命自己的孙子阿育王为驻守塔克西拉的总督。

在完成了俗世间的伟业后,旃陀罗笈多皈依耆那教,将王位让给儿子,化身为一个苦行者。他与师傅一起前往印度南部,最终以正统耆那教的方式(绝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此同时,他的儿子把孔雀王朝帝国边境扩张到了次大陆的南半部,而他的孙子阿育王则首次完成了统一整个印度次大陆的伟绩。

和其祖父一样,阿育王在杀戮了上千万的生灵后也转而皈依宗教。他为自己因征讨而犯下的弥天大罪痛悔不已。不同的是,他成为佛教徒,并尽其余生在全国各地及其他国家宣扬佛法,修建了几千座供奉佛陀舍利的佛塔。

在丝路之行的第一天,我和芬恩曾拜访了西安西边一百公里处的法门寺。几年前,工人们在寺里坍塌的佛塔中发现了一个盛有佛指舍利的小匣子。那就是阿育王送给中国皇帝的礼物。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此时中国实际上尚处于周朝时期。然而,虽然佛指早就到了中国,但佛祖的教法直到几百年后才影响中国。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佛教在中国开始兴盛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却是塔克西拉和犍陀罗王国。然而中国人所信仰的并非正统的佛教。阿育王死后不久,犍陀罗成为希腊王国的领土,塔克西拉成为佛教一个新的派别(大乘佛教)的主要学术中心。这个新的大乘佛教分支正是从塔克西拉经中亚传入中国。我们的丝路之行正是一路循着中国高僧玄奘所走的路线。玄奘于7世纪抵达犍陀罗王国,他在此见到了一千多座寺院。如今其中许多寺院的遗址仍清晰可辨。

在前往这些遗址之前,我和芬恩先从收藏了20世纪上半叶约翰·马歇尔在塔克西拉发掘出的大量文物的博物馆开始。我们似乎是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座雅典博物馆。不过没错,塔克西拉确实是东西方交会的地方。

大约在大乘佛教在印度开始发展的同一时期,孔雀王朝帝国的西北疆域落入了希腊或与希腊有关联的统治者之手。当佛教开始沿着中亚丝绸之路向中国传播时,传入中国的其实是带有希腊风格的塔克西拉佛教艺术。佛像的最早表现其实出现在塔克西拉和犍陀罗。在此之前,佛教徒崇拜的是佛祖在其树荫下觉悟的菩提树,或是代表佛祖涅槃进入极乐世界的一串脚印。而在塔克西拉,佛祖又变身成人。

塔克西拉还是印度和波斯文化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无论是音乐、艺术、还是宗教,这些都来自犍陀罗及其首都塔克西拉这个位于次大陆,融合了印度、波斯,甚至希腊文化的世界大都会。

除了这座小而精致的博物馆,我们还参观了附近山丘上的几处遗址,行走穿梭于塔克西拉的各种化身之间:第一个遗址是皮尔丘(Bhir),此遗址距博物馆几百米;然后是两公里外的锡尔苏克遗址(Sirsukh),这里是15世纪匈奴人终结塔克西拉的地方;最后是莫赫拉莫拉都寺院遗址(Mohra Moradu),这里逃过了匈奴的劫掠,至今仍保存着亚洲最完好的佛塔。

我们到访时恰逢雨季刚刚结束,所有的遗址周围青草如茵,间或见到一堆标示这里曾经有过一座寺庙或佛塔的碎石瓦砾。我们见到的最大一处废墟是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佛陀的舍利上建造的法王塔(Dharmarajika Stu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