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不销魂说李易安(第6/6页)

此词殆作于她晚年漂泊浙江之时,写的是元宵节众人皆欢,而独凄凉苦闷的心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三句,就已见出易安实是调配色彩的大家,她用夕阳的绚烂、晚云烘月的景象,映衬着人物的孤独彷徨。“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三句,堪称惜墨如金,既写出了春意渐浓,杨柳发、梅花落的景致,更落实到一个“怨”字,微露心情。元宵佳节,天气融和,诗朋酒侣驾着珍贵的名马,坐着香车来召邀玩赏,可是词人却以“ 这时候(次第) 难道不会有风雨吗” 婉拒了。为什么呢?词人想起的是汴梁城还未被金人攻陷,人民习于太平,闺中的朋友也都不乏闲暇时光,特别重视元宵佳节。大家有的戴上铺上翠鸟羽毛的帽子,有的把用金箔碾成的雪柳枝插在头上,一个个像仙人一样,打扮得齐齐整整的,那是多么开心、多么美好的回忆!可是现在,词人却觉得自己像唐传奇《柳毅传书》故事中被迫牧羊的龙女,花容憔悴,风鬟雾鬓,生怕在夜间出去吓到人。还不如到帘子底下,听着大家谈笑,分享一点他们的快乐吧!

这首词用语平淡,却偏饶惊心动魄之致,能以淡语写深情,才愈加感人。不过,这类精品,在她的作品中比例是不高的。

当代学者胡河清先生曾提出一个观点,说天才人物往往体现出“ 双性化” 的特征,少游如是,易安更是如是。易安在深沉心理结构上,主要体现为男性的豪放刚健、富冒险精神—那多半是出诸天性,只是稍稍呈出女性的清丽婉约—那大抵是社会对她的角色塑造。如果没有靖康之难,李清照的“ 无顾忌” 的男性心理特征,也注定她的婚姻、她的整个人生是一场悲剧,因为,这一自由奔放的灵魂,必定会与要求女性柔顺谦卑的社会产生激烈冲突。远远超前于时代,却又单枪匹马、孤立无援的她,最终难免被时代碾压成齑粉。倘使生于今日,易安可以凭借她的才华学识,振铎上庠,传道授业,或一支健笔,叱咤风云,过独立的有尊严的生活;她可以尽情地恋爱,与很多优秀的男士恋爱,只是不要愚蠢到步入婚姻——她的天性,是绝对不适合婚姻的。易安身后,解赏者稀,她的诗文沉雄博丽,无愧名家,惜识者寥寥,词作大多浅而无骨,却一直被谬加推崇,这是历代男性评论者误判了她的心理性别所致,对易安本人,无疑是极不公平的。然而,在女性真正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公道对待之前,在社会不再以规定好的心理特征要求女性之前,对易安的这种误读还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