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4/5页)

伊濑在一旁听着,由浜中负责回答。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浜中提出的,然后找到主编商讨。主编同意后,也许还要向杂志社的其他干部传达。主编必须制定预算,还要让干部们知晓版面的构成。不过,现在当着二宫这样的外人,浜中不会说主意都是他出的,而是笼统地归为编辑部的意见。

“你们的主编真是思想活络啊。杂志里写着榎本庄次的名字,这个人就是主编吧?”

“不,他是编辑局长,那只是个名誉职务。鄙社的主编名叫武田健策。”

“嗯。”二宫先问“武田健策”四个字怎么写,又问了社长的姓名。浜中都一一作答,二宫健一将这些信息记在了笔记本里。

伊濑从旁注视着他们,暗忖:这世上真有人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感兴趣啊,之前还没有一个读者问过这样的问题呢。就连伊濑现在也记不全社长和主编的名字。

不知不觉,离电车发车的时间只差五分钟了。伊濑起身,提醒浜中,然后对二宫说:“对了,你回成田的话,是不是和我们坐同一班电车?”

“不是。我好久都没来馆山了,想去久违的朋友那儿串个门。”

“这样啊,那太遗憾了。下次有机会来东京的话,欢迎来我家做客。”伊濑对肤色浅黑的二宫说。

“这次都怪我迟到了,非常抱歉。”二宫虽然此刻暂时不走,却买了站台票,进站目送伊濑他们离开。

“你偶尔也会来东京吧?”伊濑隔着窗户问。

“嗯,差不多每月去一次。”二宫答道,风衣的下摆在寒风中翻飞。

“那你来之前请务必写信给我,以免我不在家。”伊濑说着,电车缓缓驶离了月台。迟迟暮色中,读者二宫健一朝他们数次鞠躬。

“总算可以回去了。”浜中关上窗户,坐到伊濑旁边。

“至少今天的目的达成了,虽然不太彻底。”

“是啊。不过,知道千叶的补陀洛遗迹在哪儿,我就安心了,总算不虚此行了吧。权当我们是来做个预先考察。虽说时间短暂,但老师您也与读者见了面。”浜中取出不知何时买来的小瓶威士忌,打开盖子。

“对了,浜中君,关于木津温泉的白骨,城崎的报社那边后来有没有什么新消息?”伊濑平静下来后,边喝威士忌边问。

驶离馆山的火车左侧窗外是夕阳照耀下的海面,海岸的渔村灯光点点,让人心头漾起一股暖意。

“后来就一直没有消息。一点消息都没有。”

“没道理啊。我怎么也想不通匿名信和船板有什么关系。”

“我也是。不过,乡下的警察就是那样,很可能没有将其作为凶杀案处理。也许是嫌查起来太麻烦吧。”

“是啊。”

有的渔船已经返回港口,有的还在海上漂泊,查起来难度很大。

“浜中君,你说那样的小船是不是都有名字呢?”

“我想应该是,比如龙神丸、琴平丸什么的。”

“这么说,海龙丸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咯?”

“极其普通。”

“我有个想法。或许那艘船并不叫海龙丸,而是有自己更独特的名字,‘海龙丸’只是个抽象化的名词。我这里说的‘抽象化’,是指去掉原始特征后,再冠以普遍的、多见的、不奇特的名字。”

“……”

“抽象化可以掩盖事物的独有特征。换言之,那艘船原本应该更特殊、更罕见、更有个性、更具体、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来如此。”浜中咽了口威士忌,用拳头敲了敲膝盖,“您的想法很棒。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频频点头,“或许老师您的猜想是对的。倘若暴露了那艘船的真名,那很快就能查到具体的某一艘船。在这桩案件中,‘海龙丸’即是用来指代‘船’的泛称,是用来告诉我们,那块木板来自一艘船。”

“我早就有这样的感觉了。怎么样,你也赞同我的观点吧?”

“我觉得您的观点十分有意思。”浜中并非只是嘴上说说,似乎已经开始思索其中的关联。

海岸一方的视野突然陷入一片黑暗,电车正在下山。

“老师,这里好像是锯山山麓。”

伊濑闻言朝窗外望去。但所见尽是悬崖峭壁,根本看不到山的全貌。

“请您一定要来这儿一次。您看什么时候比较好呢?”

“今天已经完成了一整天的采风,之后的四到五天都不行。”

“我其实也不急,那咱们改日再约吧。”

高速电车在小站不会停靠,抵达锯山前,电车径直驶过了保田站,但伊濑并未意识到。

浜中一边啜饮威士忌,一边思索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