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伯纳黛特的前世今生 Part 02 Bernadette Past and Present(第3/13页)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她收集了楼里所有的东西,一一摆放在地上。有几千个双焦镜框,很多箱镜片,一摞摞压平了的硬纸箱,还有全套用于切割和打磨镜片的机器。

每天早上我去的时候,她就已经在那儿了。她总是背着一个背包,能看到里面有棒针和毛线,这样站着的时候她也能织毛衣。她就站在那儿,边织边打量着一切。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把一堆乐高积木撒在地毯上的场景。你就坐在那儿,盯着那些积木,想着到底该做个什么。

那个周五,她把一箱细镜框搬回了家。周一,她回到工地,已经用电线把所有的镜框都编到一起了。这是个很棒的连环锁子甲,里面嵌了玻璃。而且还十分牢固!伯纳黛特让工人们行动起来,有的拿剪刀,有的拿钳子,把几千个旧的双焦镜框连起来,她要用作室内的幕墙。

看着这些墨西哥的粗糙汉子坐在椅子里沐浴着阳光,细细编织着,真是好笑得很。但他们可喜欢干了。他们用收音机放着墨西哥的乡土音乐,像一群女人一样叽叽喳喳地东家长西家短。

保罗·杰利内克:比伯双焦楼就这么一步步“进化”成形了。伯纳黛特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一切就是从把眼镜编织在一起开始,简单直接。然后就是用镜片做成桌面,用机器零件组合成桌子基座。真是太棒了!我会带着学生过去,要是他们也帮上忙了,就给他们额外加分。

有个储藏室里堆满了商品目录册。伯纳黛特把它们粘在一起,变成很牢固的4英尺乘4英尺的大方块。一天晚上,我们都喝醉了,抄起一把锯子,把这些方块切割成我们坐的椅子,就变成了客厅的家具。

戴维·沃克尔:很快大家都明白了,这栋建筑的意义在于,坚决不去五金店,只用现场原有的东西。这渐渐成了一种游戏。我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称为建筑设计,但肯定是充满乐趣的。

保罗·杰利内克:那时候,建筑就等同于科技。人人都弃用绘图板,改用Auto CAD绘图软件。业内开口必谈预制件。大家都是地界有多大,宅子就修多大。伯纳黛特做的事情,完全是超脱于主流之外的。从某些方面来说,比伯双焦楼是植根于流浪艺术的。这栋房子充满了灵巧的小聪明。我说出下面这句话,女权主义者肯定要对我口诛笔伐了,但我还是要说:伯纳黛特·福克斯是个很女性化的建筑师。走进比伯双焦楼,你会被倾注在里面的关怀与耐心所包围、所感染,就像走进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之中。

福克斯继续做着盖蒂艺术中心的正职。她目睹一吨又一吨的石灰华从意大利运过来,却因为很微小的差错被上级们拒绝,这样的浪费让她越来越愤怒。

保罗·杰利内克:一天我跟她说,洛杉矶的文化事务部刚刚在华兹塔旁边买了块空地,正在面试建筑师,设计个游客中心。

福克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暗中设计了一个喷泉、博物馆和一系列观景台。设定的材料就是盖蒂中心弃置不用的石灰华。

保罗·杰利内克:她很巧妙地将两者联系起来,因为华兹塔也是用别人不要的垃圾修建起来的。伯纳黛特设计了一些鹦鹉螺形状的观景台,正像石灰华里面的化石,也像华兹塔的螺纹。

福克斯把设计方案交给盖蒂管理层,但被他们迅速而明确地否决了。

保罗·杰利内克:盖蒂集团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建成盖蒂中心。他们不需要某个资历很浅的员工来指导他们怎么利用多余的材料。另外,公关上该怎么说啊?盖蒂觉得不够好的东西,可以拿去给南区用?谁想自找这样的麻烦啊?

理查德·迈耶和合作伙伴们没有在盖蒂中心的档案中找到福克斯当时的图纸。

保罗·杰利内克:伯纳黛特肯定是直接扔掉了。她自己也清楚,这件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她已经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建筑理念,很简单,就是什么都不要浪费。

一九九一年,福克斯和布朗奇搬进了比伯双焦楼。福克斯迫不及待地想再做一个项目。

茱蒂·托尔:伯纳黛特和她丈夫为了他们住的那个眼镜工厂几乎倾尽所有,她当时也没多少钱可花了。于是我帮她找了好莱坞穆赫兰道上一块长满了灌木的地,就在润宁峡谷附近。那块地上有一个高高的平台,视野很好。旁边的那块地也在挂牌出售。我们建议他们一起买下来,但他们没那么多钱。

福克斯决定,修建这个房子的材料只能来自方圆20英里的范围(但不是说要到1英里以外的家得宝连锁店买从外国来的钢材)。所有的材料来源都必须是本地的。

戴维·沃克尔:她问我要不要接受这个挑战。我跟她说,当然。

保罗·杰利内克:伯纳黛特做得最聪明的一件事,就是跟戴维亲密合作。大多数的承包商没有图纸和规划是没法工作的,但戴维可以。20英里屋表现得最鲜明的就是,她申请各种许可证的时候有多么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