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格里鲍耶陀夫[1]纪事(第6/6页)

“这件事该怎么处置你?”海盗问。

看门人吓黄了脸,像得了伤寒病,眼睛也失了神。恍惚中,他似乎看见梳着分头的黑发扎上了火红的丝巾,燕尾服和衬领不见了,皮腰带上露出了手枪的枪柄。看门人想象自己已被吊死在桅桁上。他亲眼看见自己的舌头伸了出来,脑袋耷拉在肩膀上,甚至还听到了船边的海浪声。他的腿哆嗦起来。幸好此时那海盗对他发了恻隐之心,不再拿锐利的眼光看他了。

“尼古拉,你仔细着!这可是最后一次了。我们餐厅不需要这样的看门人。你不如到教堂里去打更。”指挥官说完就准确、明白、迅速地下达了命令:“叫小菜间的潘捷列伊来!叫民警!写报告!叫汽车!送精神病院!”最后又加上一点:“鸣笛!”

一刻钟后,餐厅里的人、林荫道上的人和餐厅花园对面楼上窗户边的人都被一个景象惊呆了,他们看见:潘捷列伊、看门人、民警、服务员和诗人留欣正把一个像洋娃娃般裹得紧紧的年轻人从格里鲍耶陀夫的大门里抬出来;年轻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还向留欣身上吐唾沫,他的叫骂之声响彻了林荫道:

“坏蛋!……坏蛋!……”

卡车司机一脸怒气地发动了引擎。旁边一个马车夫连忙让马活动起来,用雪青色的缰绳抽打马屁股,嘴里吆喝着:

“来啊,赛马驾快车啊!精神病院我路熟啊!”

周围是一片嗡嗡的人声,大家都在议论这件闻所未闻的怪事。总之,这是一出可鄙可厌、低级无聊的荒唐剧,直到卡车载着不幸的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民警、潘捷列伊和留欣驶离了格里鲍耶陀夫之家的大门才算收场。


[1] 亚·谢·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俄国作家,其诗体喜剧《聪明误》(一译《智慧的痛苦》)对当时俄国社会政治体制作了尖锐的讽刺。

[2] 乌克兰克里米亚州城市,黑海港口,疗养胜地。

[3] 别墅区名,是苏联文艺工作者度创作假的地方。

[4] 亚述是两河流域北部即今伊拉克境内的古代国家,公元前6—前7世纪极盛,前605年为巴比伦等国所灭。

[5] 法语“再见”的俄语音译。

[6] 基督教赞美歌曲中的小句,意为赞美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