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本丢·彼拉多(第9/10页)

人们报以长时间的嗡嗡声,像是惊讶,又像是松了口气。等到静下来,彼拉多继续说:

“但是,他们当中只有三个人将被处死,因为根据法律和惯例,为了庆祝逾越节,经由地方长老会议选定和罗马当局核准,仁慈的恺撒皇帝将把其中一名犯人的可鄙生命赐还给他!”

彼拉多一面喊着话,一面听见嗡嗡声逐渐变成了全场的肃静。现在耳畔没有了叹息声,甚至没有一点簌簌的声响,他在刹那间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他憎恶的这座城市已经死亡,只有他独自一人脸对苍穹,头顶着烈日,站在这高台之上。他让寂静保持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口喊道:

“现在就要当场释放这个犯人,他的名字是……”

他又停顿下来,暂不说出人名,他想了想,该说的话是否已经说完,因为他知道,幸运儿的名字一经宣布,死城便会复活,无论再说什么话也一概听不见了。

“该说的都说了吗?”彼拉多无声地问自己,“都说了。宣布名字!”

随着他的大声宣告,那个犯人的名字响彻了死寂的耶路撒冷城:

“巴拉——巴!”

他顿时觉得,太阳在头顶上轰然爆裂,把火焰喷射到他的耳中。这火焰里充满了疯狂的吼叫、尖嘶、呻吟、大笑和口哨声。

彼拉多转身朝石阶走去,他目不旁视,只顾盯着脚下的杂色石板,以免失足摔倒。他知道,此时在他的身后,铜币和枣子正冰雹般朝台上飞来,号叫的人群你推我搡,争先恐后,谁都想亲眼看看奇迹——一个抓在死神手里的人居然还能挣脱出来!他还知道,几名军团士兵正在为那个人松绑,无意中还会碰到他审讯时弄脱了臼的胳膊,使他剧痛难忍,他皱起眉头,嘴里哼哼着,脸上是一副茫茫然似疯若傻的笑容。

他知道,这时卫队已经押着三个被绑的人走向台侧的石阶,要把他们带上大路,经西郊直上秃山。彼拉多来到石台背后才完全睁开眼睛,他明白,现在用不着担心看见那几个死囚了。

人群渐渐平静下来,人们的呻吟中夹杂着宣令官们清晰的尖利的叫喊,他们分别用阿拉美亚语和希腊语不断重复总督在石台上所说的话。此外,彼拉多还听到了越来越近的细碎的马蹄声和短促欢快的军号声。作为这些声音的回应,孩子们在集市到赛马场的街屋上吹起了刺耳的口哨,还有人在高叫:“小心啊!”

清场的地段上孤零零站着一名士兵,他手拿小旗,惊慌地挥了几下,总督、副将、书记官和卫队都站住了。

这时骑兵团快步驰进了广场,它要避开人群从这一侧插出去,再从爬满葡萄藤的石墙下面穿过一条胡同,抄近路奔往秃山。

飞骑而来的团长是个叙利亚人,皮肤黝黑,身材瘦小,像个混血的孩子。他驰到彼拉多身边,尖声喊了一句什么话,从鞘中拔出了佩剑。他坐下的乌骓烈马,遍体汗湿,猛地朝旁边一窜,人立起来。团长插剑入鞘,照马脖子抽了一鞭,让马落平,径向胡同里疾奔而去。紧随其后的三路纵队人马扬起了滚滚尘烟,竹制轻矛的矛尖一齐上下跳动,一张张士兵的脸从总督面前闪过,在白色缠头的映衬下,这些脸显得格外黝黑,乐呵呵地龇着闪亮的牙齿。

骑兵团掀起冲天尘土驰进了胡同,最后一名经过总督面前的士兵,身背一把军号,它在太阳底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彼拉多用手遮挡灰尘,不满意地皱巴着脸,继续向王宫花园的大门走去,跟在他身后的是副将、书记官和卫队。

时间大约是上午十点钟。


[1] 本丢·彼拉多,公元26—36年罗马皇帝提比略在位时任犹太总督,曾主持对耶稣的审判,传说他在处死耶稣后向皇帝辞职,最后偕妻子信奉基督教。其事详见福音外传《彼拉多行传》。

[2] 大希律王,即希律(大帝)一世(前74—前4年),公元前37年依靠罗马军队的力量夺得犹太王位。据《圣经》,他在获悉耶稣降生后,下令杀尽国内两岁以下小儿。

[3] 古犹太的最高宗教、行政、司法机构,一译“全公会”。

[4] 古代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部族语言。

[5] 圣殿传说为古犹太王所罗门所建,耶路撒冷因此成为犹太人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6] 《圣经》中某些人名地名,本书原文中采用阿拉伯语、希腊语的俄语音译,有别传统俄译,中译为统一起见,悉按《圣经》中译成例,而不新出译名,如Иешуа、Ершалаим,仍译作“耶稣”、“耶路撒冷”,而不译“耶舒阿”和“叶尔沙拉伊姆”。

[7] 耶稣诞生于伯利恒地方,因其父母居地为加利利境内的拿撒勒,故人称“加利利拿撒勒的先知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