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夜 掷标枪的青年(第2/5页)

爬上坡顶时,人们的身影减少,周围出现了一片密集的住宅区。像是在抄一条熟知的走惯了的近道,青年毫不迟疑地拐过好几个弯,又进小巷,又穿公园。一路上有图书馆的分馆,有教堂,有净水场。照道理并没有什么曾经尾随过谁的经验,然而不知怎的,我干得很漂亮。我不仅能够目测适当的距离,也能够自自然然地调节走路的速度。青年一次也没有朝这边转过头来。

走了将近二十分钟的时候,青年拐进低层公寓林立的那一块的一条小路,穿过杂草丛生的院子,打开了用篱笆围成的一角的小门。这扇门寒碜得很,门上的白色涂料大部分已经剥落,铰链也快掉了。青年的脊背和过长的行李被悄没声儿地吸入了门内,门发出咔嗒一声轻响。

我在公寓入口用公用电话打电话到公司。告诉说“因为身体不舒服需要请假”时,谎话出来得实在过于顺溜,连自己也吓了一跳。那位前辈男职员并没有怎么嫌麻烦或担心的样子,只生硬地说了句“啊啊,是吗”。一放下话筒,心情马上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我急忙回到那扇破败的门边。

探头往里一看,没想到里面是一片开阔的椭圆形空间;浮现在眼前的天空,仿佛是被单独剪切下来的一块。

青年的贵重行李是标枪。他卸下筒的前端,从里面将它抽出来时,我立时察觉出那是一杆标枪。在电车里面纯粹是一个搅得四邻不安的东西,握在脱掉衬衫长裤露出运动装的青年手里,转瞬间变作精悍的一条直线。早已没人对它咋舌,它在明亮的天空底下舒展快活地展现着自身的形态。这里只有青年和我两个人。

住宅区中央怎么会有那么宽阔的一处体育场,我至今感到不可思议。家家户户最大限度地逼近护栏,护栏里面却没有任何东西遮挡。充满宁静,城市的喧嚣鞭长莫及。恐怕是修造好之后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缘故吧,跑道的线多处磨秃了;跑道内的草恣意生长,郁郁葱葱;生锈的护栏上藤蔓缠绕。在第三区凑合着设置有观众席,构造实在简陋,就是钢骨架成后装上一块板。但正是这样的朴素,为宁静增添了深度。

站在观众席上放眼望去,能够心旷神怡地看遍体育场的角角落落。我掸去长凳上的沙尘,把包放在脚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的同时坐了下来。我觉得这里毫无疑问将是我今天一天要待的地方。

青年把标枪插入某个地点啪嗒一声放倒,然后再次竖起标枪,两回、三回地重复该动作,在第十一回半的地方做了标记。刚刚还在的危险性已经荡然无存,青年和最熟悉自己身体的伙伴一道,表现出蓬勃生气。那个标记,成了助跑的起始位置。

邂逅青年时,我四十六岁,正是即将迎来丈夫去世满十年的时候。结婚不满五年,在市公所工作的丈夫就被恶性肿瘤侵蚀了肺部,癌细胞眨眼间转移到脑部,三十八岁就走了。他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唯一的爱好就是制作飞机的塑料模型。

我没有孩子,霎时间成了孤单一人,一时间除了呆呆地望着他留给我的塑料模型以外,什么事也没法专心去做。但是又不能一直那样下去,终于被逼无奈需要工作了,就到一家小小的贸易公司做了办事员。

关于我之后的人生,也没什么事值得特地记在纸上或对人说起。由于丈夫同疾病做斗争的那一年多的生活实在过于惨烈,人生的能量全部耗在了那里,剩下的就只有好比还在冒烟的余烬了。公司以进口国外家电产品为主营业务,大权独揽的印度总经理雇用了大约十名员工办理业务。交给我的,最好也就是试用电动葡萄酒开瓶器或蒸汽美颜器以及输入合同之类的活,绝大多数是不起眼的杂事。开开发票,上邮局走一趟,整理整理文具,一天就过去了。既不会得到谁表扬,也用不着提心吊胆担心能否完成严格的指标,也不会因为被竞争对手抢了先而流下悔恨的泪水。

早晨六点起床,听着广播里的英语会话讲座准备出门。第一个上班收拾办公室,以便大家能够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十二点,独自待在茶水间吃便当。三点,按照同事的各人喜好帮他们泡茶,有谁出差带了特产回来就负责平均分发。听到位于大楼南侧的公园那口自动钟一奏响五点的旋律,就迅速下班。

夜里睡不着的时候,我坐在漆黑的房间里,手里拿着飞机模型,对着透过窗玻璃漏进来的一点点月光,想象着它在广阔无垠的天空飞行的样子。虽然不十分理解丈夫活着的时候为什么能热衷于这种玩具,可只要静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圆润的机身、歪歪扭扭的螺旋桨、机翼画出的曲线等全都得到了非常细致的再现,使人禁不住去抚摸它。胶合剂和涂料的气味还没有消散,机身角角落落残留着丈夫指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