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第三批留学生……回国!(第4/5页)

这第三排留学生回国的路上……不,准确来说应该是回国之前,一定发生了某些特殊的变故。

正是这个变故,让很多不准备回国的学者受到了影响,甚至改变了原先不回国的态度。

可这个变故会是什么呢?

角楼被飞机撞了?

美乐帝被人爆了脑袋?

李梅烧烤又重新开业了?

从只有一百多号人回国不难看出,这个变故的范围一定不大,不太可能是针对华夏人群体的政策问题——否则回国的人最少都得翻一百倍。

但与此同时。

能够让如此多的科学家回到华夏,那么这个变故的影响力一定不低,而且大概率发生在物理界。

奈何徐云和钱五师费解心思,都想不通有什么事儿能符合这个变故的情况。

看着一脸疑惑的二人,钱秉穹则伸出手掌朝下压了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嗳,你们别急嘛,你们总得给我说话的机会是不?——我又不像小徐那样喜欢搞断章。”

徐云:

“?????”

接着钱秉穹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刚刚不是说了么,在回国的这批科学家里,有很多人获得过世界性的荣誉。”

“比如说贝尔奖、卡林加奖等等,连诺贝尔奖得主都有两位呢,还有……”

钱秉穹说话的时候徐云一直在边听边点头,但很快他便察觉到了有什么地方不对:

“等等,秉穹同志!”

只见他出声打断了钱秉穹的介绍,目光紧紧的盯着这位大佬:

“您刚刚说什么?两位诺贝尔奖得主?”

一旁的钱五师和陆光达也将视线锁定了钱秉穹,如果不是徐云开口,他们原本也要打断钱秉穹的话。

钱秉穹则很是淡定的点了点头:

“没错,两位。”

徐云顿时呼吸一滞。

在他穿越来的后世。

以华裔身份获得诺奖的一共有11人,分别是: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以及屠鹿鸣。

另外还有两个和平奖授予了两个沙币,此处不多赘述。

同时伍连德先生在1935年成为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而在眼下这个时期。

华人诺贝尔奖的得主有且只有两位。

一位是徐云很熟悉的杨老,现在应该叫他小杨或者杨先生,他的回国徐云是事先知晓的。

另一位则是徐云从未考虑过的……

想到这里。

徐云整个人不由深吸了一口气,朝钱秉穹说出了一个名字:

“秉穹同志,另一个回国的诺奖得主莫非是……李政道先生?”

“……”

钱秉穹沉默片刻,轻轻点了点头:

“没错,正是政道。”

得到了钱秉穹的答复,徐云的眼中顿时出现了些许失神。

实话实说。

在之前的预期中,他确实考虑过一些未来诺奖得主回国的可能性。

比如说丁肇中。

虽然他出生在海对面,但他在出生的两个月后就随母回国了,还在川省读过小学呢。

原本历史中丁肇中算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亲华派,他在获得诺奖时还是用汉语发表的获奖感言,这在整个诺奖……甚至物理史上都是头一遭。

丁肇中留在海对面的原因不是因为政治问题,而是仔细考虑后认为留在海对面才能有条件研究高能物理。

最终时间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靠着“J”粒子获得了诺奖。

如果徐云所记不错。

这时候的丁肇中应该正在密歇根大学读最后一年的博士,属于有可能回国也有可能不回国的情况——毕竟学业还没结束嘛。

又比如崔琦。

在很多爱情故事里,大家经常会看到一种情节:

一对情侣郎有情妾有意,但因为分隔两地之类的原因阴差阳错的没能在一起,最终相见时只能宛然叹息。

崔琦的情况便有些类似这种情节。

崔琦是1939年生人,四年前的时候才去海对面留学,一心想要学成归国。

结果等他本科毕业那年,某某导弹危机爆发,海对面严禁留学生回国。

于是崔琦想了想,也罢,那就继续读研究生吧。

奈何等到他硕士毕业的时候呢,兔子们第一颗原子弹又爆了,海对面自然不可能放他回去。

崔琦只能继续读博士。

这次他疯狂内卷死命读书,用了两年多便博士毕业了,心想这时候总能回去了吧?

老鹰闻言摇了摇头,扣妹那塞,兔子们的氢弹刚刚爆炸成功……

再后来兔子们进入了某些特殊时期,彻底封锁了对外途径。

于是崔琦在各种压力之下,只能加入海对面国籍,很遗憾的与祖国相隔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