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关于本扑街通宵码了1.5万字所以不想取标题的那些事》(第4/8页)

算上进山出山的时间以及英国冬令时天黑速度较快的情况,今天确实是一遭比较紧迫的行程。

所以在吃完早饭后,众人很快便出发了。

咕噜咕噜——

英国特有的夏尔马是世界上知名的挽用马,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马种之一,可以拉动五吨的货物。

眼下纵使车内外坐着三个人,马车依旧以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行进着。

其中汤姆逊独自坐在车厢内,似乎在看着书籍。

徐云和威尔则坐在外室,也就是马夫所座的车前端。

出生自苏格兰乡下的威尔对于驾驶马车显得非常熟练,一边甩着鞭子,一边哼着极具苏格兰风情的乡村歌谣。

徐云则饶有兴致的观看着周围的风景,这可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经历。

当然了。

在漫长的路途中,风景和唱歌都只是一时之计,终究都是会腻的。

而聊天,则无疑是个消磨时间的好方式。

过了一会儿。

威尔似乎唱歌也唱累了,便对徐云道:

“罗峰,话说你要去伦敦找亲戚,为什么会在苏格兰境内迷路啊?”

徐云闻言朝他耸了耸肩,用早已编好的理由说道:

“没办法,我是在阿伯丁港下的船,在圣安德鲁斯找了辆马车想去伦敦,结果路上被黑心车夫甩了下来,所以……”

威尔不由同情的看了他一眼:

“你也是够倒霉的。”

徐云用三分凄凉中夹杂着三分无奈、三分愤怒以及一分悲伤的表情苦笑了一声,随后反问道:

“你呢威尔,到伦敦后的门路找好了吗?”

威尔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望向了远方,说道:

“没呢,走一步算一步吧,也许没多久我就会灰溜溜的跑回苏格兰了。”

徐云又问道:

“那你的家人呢?就这样放任你走了?”

“家人?”

威尔轻轻甩了甩鞭子,眼中闪过一丝黯淡,摇头道:

“我的母亲在我八岁那年去世了,父亲以前是个律师,母亲去世后……唔,总之各种原因吧,我就这样离开爱丁堡了。”

“……啊,对不起。”

徐云先是一愣,旋即连忙向威尔说了句抱歉。

没想到自己有些客套的问话,却触碰到了威尔的痛点。

幼年丧母,这换谁都不好受。

不过话说回来。

在这个时代,律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端的职业,地位甚至要比后世都高得多。

一个律师家庭,理论上不应该负担不起威尔的学费才对。

所以……

威尔的辍学可能和经济无关,而是涉及到了父子之间的感情问题咯?

嘎吱——

就在徐云思索之际。

原本平平稳稳行进在路上的马车,车厢出忽然重重向下一陷。

车上三人同时发出了猝不及防的轻呼声。

过了片刻。

回过神的威尔连忙将马车拉停,飞快掀开车帘,对内问道:

“汤姆逊先生,您没事吧?”

汤姆逊此时正用右手拉着车厢侧面的扶手,闻言摇了摇头,另一只手则按了按底板:

“我没事,不过马车出什么问题了?”

“我去看看。”

威尔麻利的跳下车厢,弯腰在车底检查了几秒钟,起身摇头道:

“汤姆逊先生,车轴断了。”

汤姆逊表情顿时一滞。

马车。

这是一款在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都曾经留下过大量记载乃至样本的出行工具。

例如华夏很有名的秦陵彩绘铜车马。

它们是1980年12月本土在陕西秦岭出土的大型马车,一共两乘,畜力均是四匹马。

它们每辆车有三千五百多个零件,考古学家要像拼乐高一样拼这些零件,除此之外还得做修复工作。

因此二号马车拼到了1983年拼好修复好,一号马车拼到了1988年4月才拼好修复好。

不过绝大多数的民用马车呢,在结构上则要简单很多。

除了毂、辐、牙之外。

便剩下了车辕、车轴和平板等等。

剩下的顶多就是在车底与车轴之间再加个伏兔,也就是原始的减震工具。

而同样的道理。

结构简单,也代表着一旦任意一个部件出现了问题,马车便很难继续前行了。

“车轴受力不均,导致出现了过载断裂。”

作为工科大佬,汤姆逊在下车后很快便判断出了故障出现的原因:

“另外车厢在下沉时也出现了边缘破损,马车只能空乘行进,肯定没法继续载人了。”

徐云也跟着俯下身看了几眼,起身后道:

“抱歉,汤姆逊先生,都怪我……”

结果他话没说完,便被汤姆逊打断了:

“和你没关系,这是马车老化引发的主轴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