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早有先例,鸠占鹊巢(第3/3页)

有朝臣早就发现了李璁太过刻薄寡恩,他当初在府邸之中的谦虚多是伪装,于是就有人上书,意思是他这样做太难看了,还是找一块富庶一点的地方给他们吧。李璁表面压下了这些奏章没说什么,后来这些臣子一个两个全被他记恨上了。

刘绰太后不想闹事,最后还是带着继子出宫了。

本来封地就是虚封,刘绰太后这些人在封地又没什么官员任免权也没军事权。只有封地这儿的税收会有一部分是封地之主的,另外直接就是一些地产跟店铺。而且到了封地,除了长子以后能继承爵位之外,其他子嗣既不能当官也不能随意离开封地,简直是人生无望,被当猪养。

不过就这李璁也不放心,反正一直到刘绰太后死之前,他们都是全天被人监控着,就连封地属官,也都是李璁派去的人。

然后就说到眼前。

李复跟李匡这一支就是当初过继到李祁这一支后流传下来的李氏后人,而本家李晔那一支,就是李璁那一支。

当初的李祁是大宗,李璁是旁支也就是小宗。

但是经过他的极限操作,尤其是最后在他亲爹死后,他把亲爹亲妈的牌位放进了太庙。也就是说,他硬是让自己的小宗成为了大宗,大宗沦为了小宗。

沦为小宗的李祁一支因为愈发没落,在李氏亡国后才没被赶尽杀绝。而李璁那一支,是当初的末代皇帝李宗玩儿的花,民间有他的遗腹子,这才流传下来了血脉。

之后亡国,李氏人重新抱团取暖。

但因为李祁这一支沦为小宗已经很久了,所以当时还留下的一些忠臣或者仆从,包括李氏中人,自然都以李璁那一支的后代为主。

“哼。”李匡解释完了之后冷哼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意思,侄孙你得湛卢,我怕他们还是瞒着先祖呢。这么多年,李晔得纯钧也未曾开锋,这些人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我听闻他们来凉州,怕是要跟他们的先祖一样,假装好意先说服于你,到时候再鸠占鹊巢,将泼天大运转嫁到自己身上,我看他们是想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