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6页)

切成块的牛肉软烂,牛杂也炖煮得香辣软糯,香麻辣都炖煮到了肉中。

先辣后麻,越嚼越香。

“味道怎么样?”何刚乐呵呵地终于开口问:“比起你们名都的麻辣味道如何?”

“牛肉入味,还有股淡淡的薄荷香,而且辣舌不辣心,说明炒制辣椒的火候掌握得很好。”

崔银红的点评很专业,舌尖微微一抿就能尝出麻辣牛肉中用了两种酱,至少三种以上的辣椒。

厨师很讲究,而且手艺了得。

“我就知道请你来尝总没错。”何刚笑。

梁德明夫妻在海市开得就是餐馆,崔银红祖上更是出过御厨,一家子出过不少厨子,她舌头一尝就能知道厨师手艺好坏。

“没想到能在这么个小棚子里吃到能让我心服口服的麻辣牛肉。”

崔银红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清汤牛肉也非常不错,汤底调得很鲜,而且里面放的薄荷是点睛之笔。”梁德明也给出了很高评价。

“你难道叫我们来真的是吃一顿?”

“让你们来尝尝秦同志的手艺只是其一,吃完饭我打算买底料带回家。”何刚挑眉,示意两人去看厨房里忙碌的秦溪:“我今天是为了秦同志卖的火锅底料而来。”

“火锅……底料?”

崔银红觉着无法理解,火锅她吃得比饭都多。

想要火锅底料,她随时都能联系十个八个专门开火锅店的老师傅帮忙。

兜兜转转一大圈,到后头来竟然找了个寿北的厨子买火锅底料?

“要论正宗肯定是你们名都的火锅正宗……”

何刚与市政府合作的寿北会馆专门负责接待一些国内外来访贵宾,会馆里天南海北的菜色都有。

火锅作为特色菜当然也推出过。

不过,让何刚头疼的是食客吃完说好吃的同时拉肚子也会如影随形。

之后领导担心因此影响会馆的口碑,所以取消了与之相关的许多菜。

直到无意间品尝到了秦溪制作的火锅底料。

味道十足,吃完不烧肠胃更不会拉肚子。

他一直好奇原因,为此还真厚着脸皮去问了秦溪。

她很大方地分享自己的配比,还告诉了何刚大多食客吃完胃疼拉肚子的原因。

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名都气候湿润,高辣度的牛肉火锅吃完不容易出现干燥上火的情况。

而除了名都人外,其他省市的人肠胃很少吃牛油和高辣,肠胃刺激自然容易拉肚子。

解决方法就是减少干辣椒制作而成的剁辣椒,再加些半干辣椒。

这是很独特的制作方法,加入新鲜辣椒后,味道跟正宗底料有区别,但更符合寿北人口味了。

就算秦溪已经把重要配方告诉何刚,他找会馆大厨多番尝试还是炒不出相同味道的底料来。

新鲜辣椒要晒多干,炒制时要加入多少其他香料,降火的两味药材什么时候加入。

千人千味,一千个厨师按照食谱炒制出来的也会有不同。

何刚懂得这个道理,干脆放弃自己研制,打算秦溪这购买。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我倒是很期待。”崔银红真撑道,她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人边吃边聊,一直熬到店里客人们都吃完全走了,才起身去付钱。

后厨有酸甜味飘来,何刚先循着味道走到后厨。

就见秦溪刚从锅里铲起来盘红彤彤的酥肉条来,跟会馆师傅做的糖酥里脊颜色差别很大。

“秦同志,你这是糖醋里脊?”

“是何经理啊!”秦溪笑,把盘子放到小桌子上后才接着道:“我用番茄熬酱代替了正宗的糖醋汁,主要是孩子们喜欢。”

秦溪喜欢正宗的糖醋里脊,酸香中还带着丝丝甜,但孩子们更喜欢番茄酱的味道。

“番茄熬的酱,和海市那什么洋快餐里的番茄酱很像。”

闻着气味,崔银红觉着两者之间应该可以说完全一样。

“就是参考番茄酱做出来的酱。”秦溪直接说,并且端出还剩一点的番茄酱:“家里孩子喜欢,我就做了些存着。”

买不到成品,储藏难度增加,所以秦溪没有推出任何跟番茄酱有关的菜色。

何刚只关心好不好吃。

秦望家先给其他四个孩子都夹了,最后才轮到自己。

方思思鼓着腮帮子,想快些吹凉好吃进嘴里。

呼呼的吹风声此起彼伏,还是性子急躁的夏伟按捺不住,吹了两下就整根往嘴里送。

其他孩子就看着他,没人阻止。

“烫烫烫——”

从炸出锅到送上桌最多三分钟,酥皮底下的肉滚烫无比,咬破外壳汁水飙出的瞬间能烫得眼泪都控制不住。

夏伟下意识将肉吐了出来,眼泪汪汪地望着其他人。

秦望家小小咬了口:“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你能小心试着尝尝,那就不会被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