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武曲行善一生独占人和(第3/3页)

“将军请上路吧,您无父无母无妻无子,我会为您守灵三年。”

他双膝跪下,高高的捧起了那毒酒。

就在这时李长生微微抬头,眼里依旧没有任何的恐惧,宛如一汪古井般幽静。

他问道:

“太平本是吾定,且有不许吾见太平之道理?”

平淡的声音,遵循于常理的疑问,就好像在询问杀人是否偿命一般。

落到太监耳中,那股发自内心的惧怕再也抑制不住,毒酒哐当一声摔在了地上。他就如此跪在地上,不知所措看着那双平静的眼眸。

仿佛要受死的是自己。

而身后的禁军身躯无不猛然一震,或嘴巴微张,或眼眶湿润,或拽紧拳头,或心堵难以呼吸。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但事实却不见得,王公贵族杀人牢狱之灾都可免,又何谈的杀人偿命?这太平谁都知道是李武曲定的,但他不能见太平。

这个操蛋的世道!滋养恶类,迫害忠良。

它太脏了,容不下将军。

“酒撒了,孩子用剑吧。”

李长生微微呼出一口气,提醒道:“我尚且有一口气,便不会认命。你若拼得我一条命,我无怨无悔。你也是为了你自己,你杀不得我便无法交差。”

说着,他拿起了身旁的断刀,横在身前。连拿刀的力气都要费劲,哪来的一点力气。

可到了这般田地,仍然不失风骨。

太监起身持剑,身后的禁军开始骚动,已经有人不自觉的踏出了一步。哪怕禁军统领不断的呵斥,也压不住他们。

有甚者举起了强弩,对准那太监,可又想到城中的妻儿不敢动手。

“将军您是否记得淮山郡?”太监忽然开口问道,没等李长生回答便自说自话。

“当年胡人入关,淮山郡首当其中。我家阿爸阿母带我逃难,那时正逢大灾朝廷不发粮,我饿得到开始啃阿母之手。眼看便要食血亲,是您带兵强开粮仓赈灾。”

“今日不是您死就是我亡,我若不将您杀了,回宫里就会被掌监给剐了。小子俗名许小宝,今还您一命。”

说罢,太监转起长剑抵在喉结之上,挥手向天便是一条红线。

人割破喉咙必死,但不会立马暴毙。太监颤颤巍巍的坐下,嘴角带着如释负重的浅笑,他已不再恐惧。

原来他畏惧的不是李武曲,而是自己的良心。

半响过后,名为许小宝的残缺之人再也没了声息。李长生终于恢复了一些力气,从尸体中站起来,俯下身合上了他的眼睛。

李长生望向了那禁军,目光所及,哗啦一声所有人单膝跪下。

“将军威武!”

禁军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明明这样可能会让一家老小被流放,甚至于砍头。但他们还是跪下了,向这位勇武冠绝天下的将军跪下。

一个人的威望要到何种地步才能使人抛弃性命?或许这也是朝廷容不下他的缘故,他们在害怕,害怕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将,害怕一个手底下没有兵的将军,害怕李武曲。

他才一个人啊,一个无父无母无妻无子的人,你满朝文武到底在怕什么?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平定了天下,荡平了王侯。为武朝再续了不知多久的国运,为百姓打出了一个安稳的天下。

李长生背上行囊,戴上斗笠,随手拿了一把刀便继续上路。

“帮我安葬许先生与我的马儿。”

他这一生不占天时地利人和,仿佛全天下都要与自己作对。若不是自己还有些能力,早在京城时便已经死了。

然,行善一世,人和便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