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武曲行善一生独占人和(第2/3页)

后方,同样有一群身披铠甲的禁军,他们没有任何动作只是骑在马上远远的眺望。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中有原本的,不忍到震惊,最终归于恐惧与敬佩。

强!太强了,以一己之力扛百人而不落下风,无愧于李武曲之名。

“这就是李武曲……”

“当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人即是百万军。”

禁军无不攥紧的拳头,脸上竟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几十年来谁不是听闻李武曲之名长大的。凡为军者,皆视李武曲为师,无论兵还是将。

他们是看高兴了,身后的太监满脸焦急说道:“你们还不快去帮忙?要是让李武曲活下来了该怎么办?绝不能活着离开!”

李武曲功高震主,为人又不懂激流勇退这些年得罪了太多人。世家豪族被他逼得走投无路,朝中大臣畏惧他名,哪怕是皇帝看向北方也是满脸惧色。

他太强了,功劳太高了,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太上皇对李武曲有知遇之恩,陛下之父皇能承蒙父恩,而到了陛下这一代再多的恩情也会淡去。陛下本人也容不下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容不下一个威望与武功全面超过自己的将军。

禁军头领扭头看向了太监,开口询问道:“余公公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那是李武曲,北灭蛮夷,东征胡骑,平定诸王之乱的李武曲。是一人可敌万人,一人即是百万军的李将军。”

“三朝元老,北郡山海关,你让我去杀他?”

“可有圣旨否?”

一通呵斥下来太监无言,端在怀中的白玉酒微微撒出来的些许。

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下圣旨?别说下圣旨,皇帝是连密旨都不敢下,怕以后落得个骂名。没有一个皇帝不爱惜自身的名声,杀功臣本就不好听,杀李武曲那更是天大的骂名。

民间不知多少庙供奉他。

他来就是在暗示这些禁军,事成后大家升官发财。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种事情做完后必然会被灭口,或者推出来顶锅。

众人沉默,远方的厮杀声也逐渐平息下来。透过稀疏的树丛,他们看到一道高大的身影站在无数尸体之中,敌人与之对峙的几分钟随后便退去。

太监一咬牙骑着马冲了出去,手里拿着一把剑。

禁军统领愣了一下随后也跟了过去,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冲入了树林,半路下马徒步前进。

行百八十步,只见一老将坐在尸体之上,眼帘半垂披头散发。虎头铠甲布满血污,一滴滴血透过虎口流出,仿佛刚刚铠甲化作猛虎嗜杀归来。

他面容平静祥和,丝毫不见刚刚厮杀时的凶气。

微风从遥远的北郡战场吹来,枯叶飘在白发之上,发鬓飘起遮住了脸上的沟壑。

红衣太监骑马而来,手里拿着一把剑,大声吼道:“李长生!纳命来!”

李长生抬头望了一眼,眸光中透露出冰冷至极的杀气。马匹瞬间失控,高高扬起将太监摔到了地上,随后扭头便跑。

太监摔的那叫一个狗吃屎,左手直接给摔折了。但他没有因此放弃,晃晃悠悠的站起来,捡起地上的剑。

站在李长生面前,来到十步以外,便再也不敢靠近。

他能够确定对方已经力竭,但恐惧始终抑制不住。一旦对上那双平静的眼眸,手就不自觉的颤抖。

“你在害怕什么?”

白发老将的嗓音轻柔,并无传说中那般凶悍。他既不是虎面熊身,也不是龙吟虎啸,只是一个谦和的先生。

至少看起来是如此。

“怕您。”太监双腿在打颤。

“为何?”

李长生微微歪了歪脑袋,嗓音平缓的说道:“我从戎一生,从未屠城,更没有放任手下兵卒烧杀抢掠。我之兵峰未向民,民何以惧?”

当太监的都不过是老百姓,有家底的人是不会进宫当太监的。

“皇上要我来杀您……”太监说道,“您功高震主,以前是天下不太平强敌环视,所以朝廷才留着您。现在太平了,天下容不了您如此了得之人。”

“容不得我?我放下兵权,卸甲归田都容不下我吗?”

李长生有些恍然,低头念叨了几句。此时身后众多禁军已至,他们并未拔刀相向,是走到李长生五十步外排成队列静静地站着。

站军姿,排队列,均是李武曲教的。

禁军统领拽紧拳头,咬紧牙关,内心之纠结仿佛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

他父亲是从北郡出来的兵,曾经李武曲的部下。他从小就是听着对方的传说长大,现在竟然要处死这位老将军。

但他不能动,因为京城中有自己的妻儿。

终于太监颤抖着双手来到了李长生面前,见对方没有反抗取出了那一壶酒。想着给这位老将军一个体面,不然他这辈子都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