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太清话三尸(第4/5页)

一众弟子虽然不知道为何会突然提前,但见他没有多说的意思,便也没有多问,纷纷行礼后告辞离去,按照他的吩咐前去准备。

元始天尊回到玉虚宫中,立刻招来了白鹤童子,命其前往西岐传令。

白鹤童子得令,立刻驾起祥云,往西岐方向飞去。

不多时,一只白鹤从天而降,落在了西岐城外的山道上,双翅展开,迎风而立,有足足四五丈高。

百姓们见状只当是祥瑞,惊喜连连。

只见白鹤口含玉简,鸣叫了两声,然后径直飞入了西岐城中。

此时的西岐丞相府之中,阐教圣人坐下最小的弟子姜子牙正在帐中执笔书写,撰写关于军伍改革的方案。

姜子牙,亦作姜尚。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

他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

不过好在他福缘不错,为人也聪慧,被一个路过的阐教门人看中,带回了昆仑山学道,然后又意外被元始天尊看中,一跃成为了圣人弟子。

这等奇缘,纵观古今也难寻同例。

不过姜子牙虽然算得上是一步登天,但他心中也苦恼不已。

因为他拜师之后,那位圣人并没有教他怎么修道炼丹,只是让南极仙翁随意地教了他一些粗浅的采气功夫,反倒是把一大堆兵书韬略丢给他去看。

他在昆仑山的日子里,大半的时间不是在修道,反倒是学习兵法,学习治国。

一开始他还很纳闷,心说自己一个圣人弟子,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没想到没过多久,他便被那位圣人师尊派下山,命他前来西岐辅佐西伯侯姬昌。

姜子牙自是不敢违逆圣人法旨,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借着自己无名无分,连那西伯侯姬昌长啥样都不知道的理由,跑去渭水之滨磻溪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每日里通过砍柴、钓鱼换些吃食,闲下来就采气修炼,日子过得倒也是快乐自在。

只是没过多久,便有关于他的传言流出。

说他是天降大贤,在世仙人等等。

恰巧那位西伯侯姬昌是个求贤若渴的君主,听闻这里有隐居的大贤,便借着打猎的名义前来寻访,然后便遇到了姜子牙。

一见之下,姬昌便认定姜子牙就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姜子牙见状,便知这是天命使然。

辅佐大周取大商而代之就是他的使命!

是以,他也欣然接受了西伯侯姬昌的邀请,成为了西岐丞相,总揽大权后便立刻大刀阔斧地施行改革。

他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

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大商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得刚刚登基商王帝辛对西岐放松警惕;对内则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积极提倡生产,训练兵马。

他还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创造性。

简单来说也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

这一“任人惟才”的政策打破了西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思想束缚,引来了不小的反噬,不过都被他力排众议全都压下。

这样的政策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在短时间内便吸收了大批其他部族的人才加入到西岐,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姜子牙执掌西岐的数年时间里,整个西岐的国力蒸蒸日上,人口、兵力领地等等都以极快的速度增长着。

他还建议西伯侯姬昌行使诸侯之长的权利,讨伐那些不尊号令的诸侯,进一步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使得周围的诸侯全都暗中投靠向西岐。

“师叔!”

阐教最重视礼法,虽然白鹤童子道行高深,而姜子牙连仙道都没修成,但白鹤童子见了姜子牙之时,还是第一时间行礼参拜,口中道:“启禀师叔,弟子奉掌教老爷法旨前来,命师叔您立刻整兵备战,以最快的速度讨伐大商!”

“讨伐大商,现在?”姜子牙不由地愣了一下。

按照他的计划,现在可还远不是讨伐大商的好时机。

况且上次那位圣人师尊命白鹤童子给他送来四不相时,还说过要挑起大商和临涣关之间争斗,好让西岐坐收渔翁之利的。

这才过去多久,怎么就改变策略了?

而且还这么急切?

不过白鹤童子想来是不会在这件事上说谎,或者传错信息的。

现在掌教师尊命他尽快讨伐大商,应该不会是无的放矢才对。

念头至此,姜子牙望着白鹤童子好奇地问道:“掌教师尊可有说过原因?”

“回禀师叔,掌教老爷并未提及原因,只是让我来告诉您一声,命您起兵征讨大商!”白鹤童子摇了摇头,有些迟疑地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