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亡国之君 (完)(第3/5页)

当年的无心插柳,终于有了收获。

南流景说:“我看这京中的闲言碎语不少。”

见南流景面露沉思之色,桂生就让店小二先退下去忙别的事情:“少爷要顺道去酒肆和医馆看看吗?”

南流景摇头。

看就不必了,不过他可以做一些事情。

回到皇宫后,南流景直接进入御书房,给酒肆和医馆都题了字,命内务府做好牌匾后,大张旗鼓地给酒肆和医馆送过去。

秋娘子收到牌匾之后是如何惊喜暂且不提,晴水医馆里,杨乐正在和兄长杨铁聊天。

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妹妹,杨铁愤怒道:“那些人又说你闲话了?”

杨乐笑道:“没事,他们说他们的,我做我的。我知道自己在做的是正确的事情。”

杨铁还是很心疼妹妹,刚想说些什么,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的敲锣打鼓声,阵仗十分大。

而后,杨乐的徒弟跌跌撞撞跑了进来:“师傅,您……您快出去看看吧……”

杨乐与杨铁对视一眼,还以为出了什么急事,连忙向外走去。

但下一刻,他们就纷纷愣住了。

内务府的人走到杨乐面前,笑呵呵道:“您就是杨乐大夫吧。”

杨乐点头:“我是。大人这是……”

内务府的人对着皇宫方向抱拳:“陛下听说了晴水医馆的事情后,特意给晴水医馆题了字,您看看——”

内务府的人往旁边退开,将身后那被红布盖得严严实实的牌匾露了出来。

“陛下给我题了字?”杨乐猛地睁大了眼睛,在对方的催促下,伸手掀开了红布。

牌匾上,“医者仁心”四字龙飞凤舞。

将牌匾送到,内务府的人很快就离开了,那些围在旁边看热闹的人却纷纷凑了上来,向杨乐打听这是怎么一回事,陛下怎么会突然给她题字。

杨乐看着那块牌匾,突然双眼含泪地扭头去看兄长杨铁:“哥,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我成功让陛下从别人口中听到了我的名字。”

杨铁为杨乐高兴,他是最清楚这些年来杨乐有多努力的人:“有了这块牌匾,以后我看谁还敢在你面前嚼舌根!”

杨乐道:“陛下定是希望让我成为天下女子效仿的表率,所以才会特意写下了这块牌匾。”

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成为天底下最好的医者。

果然,没过多久,朝廷传出风声要招收一些女官。

虽说女官名额稀少,品级也不高,但这消息无疑让很多女子心中振奋。

这个政策让不少守旧的老顽固不满。

而一些比较开明的家族,比如屈建白所在的屈家,比如梁光誉所在的梁家,率先响应政策,鼓励族中品学出众的女子前去竞争。

除了面向各大世家招收女官外,南流景将另一半女官名额给了免费私塾,从私塾历年毕业的优秀女学生里挑选出合适的人选。

此举一出,私塾里的女学生人数顿时暴涨。原本不愿意送女儿去读书的人家也乐意了。

——万一他们的女儿也被选中当官了呢。哪怕只是一个九品微末小官,对于他们这些世代劳作的农家来说,也是足以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昭明八年,有百姓献上棉花种子。

南流景大喜,开始大肆推广棉花的生产和种植。

昭明九年,就连最偏远的岭南地区,都建起了免费私塾。

昭明十年,黄河大治。

离京多年的蒋定风光回朝,晋升为工部尚书。

群臣宴饮后,南流景将蒋定留在宫中小聚。

李观棋和齐思也在。

李观棋啧啧称奇:“万万没想到,老三你居然比我先升官了。”

他这会儿还只是户部左侍郎。

蒋定嘿嘿一笑:“怎么说话呢,以后要叫我尚书大人。”

看在蒋定刚回京的份上,齐思难得没怼蒋定。

结果蒋定还不乐意了:“老四,你不怼我,我总觉得自己有点儿不习惯。”

齐思:“……”

齐思狠狠朝着蒋定翻了个白眼,觉得这家伙就是皮痒,蒋定拍拍胸口,说:“舒坦了舒坦了。”

齐思差点一胳膊肘挥过去:“你有病吧。”

酒过三巡,蒋定望向那个特意空出来的位置:“可惜大哥不在京中。”

南流景笑道:“也许要不了多久,齐大哥就无需常年镇守边境了。”

齐思最为敏锐:“陛下打算对狄戎用兵了吗?”

南流景微微颔首。

他登基已有十年时间。

这十年里,国库充盈,朝廷安定,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安宁平和,大烨已经有了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的条件。

当年他为了收服屈建白,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写下了一篇万字策论。

在那篇策论里,他曾如此形容自己理想中的大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