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工业办主任履新(第3/4页)

那么它能承担起多大的东西来?”

罗旋嘿嘿一笑:“如果没有那些效益良好的企业,把它们创造出来的利润,老老实实上交给公社的财政的话,

公社财政里又哪来的钱,给他们发工资?

如果所有的企业都不追求经济效益,都在那里得过且过、混吃等死的话,迟早有一天会有大麻烦的!

到时候,别说那些民办教师、公办教师的微薄工资会被拖延了,恐怕就连你我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老师们的工资被克扣一些,被拖欠一点,这种事情其实经常性发生。

包括公社里的干事,干部们的工资,一旦遇到有什么自然灾害或者是重大交通事故的时候。

公社里这些干部们的工资,其实也会被拖欠。

甚至是“捐”出其中一部分,用来处置这些突发事件……

此心知肚明的梁副主任,犹自不服气:“工厂效益不好,那又怎么样?

遇到了困难总有办法解决,实在不行的话,我们还可以向脂米县财政,请求支援嘛。”

罗旋点点头:“是啊,如果知脂米财政解决不了,还可以向驼成地区的财政局求援,对吧?

在你的认知当中,是不是我们遇到了重大的困难之后,还可以一级一级的往上请求支援对不对?”

刚才,

这个梁副主任,说自己的思想很危险,

现在罗旋立马就给他还回去:“那么你平时说好的自力更生呢?说好的自给自足呢?

还是说,这些东西,你只是嘴上吼一吼?

而实际上,你的思想深处还是觉得:反正有地方去讨要支援,混吃等死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梁副主任,你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可要不得啊!”

“呼——”

梁副主任望着窑洞顶,一时间无言以对。

其实刚才罗旋和梁副主任之间的分歧,是“新、老”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

按照梁副主任的理解:整个脂米县都是一个大集体。

具体到十里铺公社的话,那么十里铺公社所有的工矿企业,也是一个整体。

其中效益好工厂,拿出它们的利润去帮助那些效益很差、甚至是赔钱的工厂,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来保证所有的职工都有饭吃、都有工资拿,这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但罗旋却不这样认为。

那些工厂里的职工,他们的工资和厂里的效益,没有办法钱关系。

这样发展下去,会导致那些效益良好、活干的多的工厂职工心生不满:他们那些破破烂烂,快要倒塌的工厂职工,天天闲的无聊。

可人家月底拿的工资,和自己辛辛苦苦干一个月下来,还是一样。

甚至比因为他们的级别比自己高,工龄比自己长,所以最终他们拿的还会更多一些……

换位思考:

久而久之,照这么发展下去,大家觉得那些订单很多、生产任务很重的工厂职工。

他们在心底会希望自家的工厂红红火火呢?还是会希望这家厂,半死不活的更好一些?

恐怕打骨子里愿意选择后者的职工,会更多一些吧……

反正,

只要那个工厂的牌子不倒,厂里职工们的工资表就还在,就不会影响到他们拿固定工资。

这怎么能行呢?

办公室里,罗旋和梁副主任谁也说服不了谁。

正在此时,

公社财政办主任推门而入,只见他一进门就表态:“我支持撤掉这三家小厂。”

梁副主任皱眉。

财政办主任朝着他苦笑一声:“梁副主任啊,老话说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

这次因为洪灾善后处理,公社财政上已经紧张的要老命哩!要是继续这样供养翻砂厂、木材厂的话,我可扛不住咧!”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换成十里铺公社,其实也是一样:没钱,每个月必要的硬性开支却又要如数拨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终那就只能向生产队增加提留款。

可眼下正是春耕时节,生产队里需要购买化肥种子,正是急需要用钱的时候。

再加上大部分生产队,在这次洪灾之中已经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这个时候,他们不向公社财政开口要钱都算是好的了,公社哪还敢去向生产队要求“集资”?

仔细想想之后,

梁副主任开口问:“那罗旋你说,被裁撤掉的这三家工厂里面的职工,该怎么安置?”

“对他们重新进行技能培训,安排进新建的工厂里去上班。

原本那些管理人员,打乱原有职位、重新择优安排。

没那个本事的家伙,通通给我下车间干活去……我管他是谁家的关系户,都一样!”